江西九江驻沪妇工委促进两地女性交流合作

架起连心桥 为“浔姐”发展助力赋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叶姣 梅俊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叶姣 梅俊

  连接着家乡与异乡,编织着亲情与友情,搭建起九江与上海两地女性交流与发展的桥梁,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妇联驻上海妇女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九江驻沪妇工委)犹如一道温暖的光芒,为在沪“浔姐”提供精神支持,赋能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让在上海奋斗的她们找到了家的归属和认同。

  汇聚“浔姐”智慧 赋能未来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浔(九江简称浔)沪两地女性文化交流、企业合作,2023年3月,九江市妇联依托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在上海建立了妇联组织——九江驻沪妇工委。建立后,九江驻沪妇工委先后组织开展了“浔沪她力量”论坛、沪赣女性人才联谊会和企业参访等活动,并组织参加了“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女性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演讲技能培训班等,助力浔沪创业女性能力提升。此外,还有效推荐企业,为浔沪创业女性提供行业资讯,搭建互动体验学习和成果展示输出平台。一年多来,在沪女性牵引不少企业家、客商等来浔交流考察,直接或间接促进了曼玲餐饮集团产业园等大小投资项目落户九江。

  “没想到人在外地,还能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九江人谢盈盈在上海创业十多年,如今是一家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参加完九江驻沪妇工委的活动,她感慨万分,“以前我们埋头做企业而不善表达,遇到需要在公众场合演讲的时候,总是感觉局促、不自信,通过参加九江驻沪妇工委组织的演讲技能培训,我掌握了一些演讲的窍门,还大胆参加了‘浔沪她力量’论坛,收获了订单、更收获了自信。”

  展现“浔姐”魅力 深化心灵共鸣

  “来上海十多年,我做过餐饮服务员、超市收银员,离家乡远,一直有在外漂泊的感觉,自从加入九江驻沪妇工委,就像找到了娘家。我经常在节假日参加九江驻沪妇工委组织的课堂、座谈等活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觉得在外没有那么孤独了,对未来方向有了新的思考。”在上海拼搏多年的黄鹰开心地说。

  为了让“浔姐”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九江驻沪妇工委以“浔姐课堂”“浔姐下午茶”等为主题,组织“浔姐”参加艺术鉴赏、文化生活、专题讲座等,进一步丰富在沪“浔姐”业余生活,陶冶艺术情操,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友谊。同时,积极组织浔籍女性律师加入九江驻沪妇工委“映山红”法律志愿者团队,参与服务轮值,为需要帮助的妇女群众、在沪务工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整合心理咨询团队,为在沪女性做好心理及家庭婚姻疏导工作。

  绽放“浔姐”光芒 传递爱心力量

  九江驻沪妇工委还积极对接上海市妇联资源,组织九江农副产品、文旅游产品等参加上海展销活动,为促进九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助力家乡乡九江驻沪妇工委村振兴。今年以来,为九江企业都昌县文明珍珠养殖有限公司“鄱湖之星”淡水珍珠搭建销售平台,组织“鄱湖之星”珍珠走进上海,开拓销售市场。2024年12月底,还将组织九江市非遗文化产品——瑞昌剪纸、都昌淡水珍珠等到上海市衡山坊、巾帼园、河图公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销,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市场互动。

  与此同时,九江驻沪妇工委还鼓励“浔姐”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浔姐义卖”“浔姐公益”等为主题,先后义卖服装、中医诊疗卡、茶叶等产品,筹集资金用作活动经费,先后开展“军徽熠熠 浔姐送暖”慰问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护航健康成长”安全书包捐赠等爱心公益活动。

  “九江驻沪妇工委搭建丰富的交流平台和贴心的支持服务措施,延长了妇联组织服务联系妇女的手臂,让大家在外倍增归属感和成就感。”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熊燕说,市妇联将进一步发挥妇联的“联”字优势,力争让每一位在外“浔姐”都能够在新征程上更加自信地绽放,共同书写属于“浔姐”的时代华章。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架起连心桥 为“浔姐”发展助力赋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叶姣 梅俊2024-12-09 2 2024年12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