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邵伟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自古被誉为“九州粮仓”“鱼米之乡”,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深厚、科创资源丰富,袁隆平院士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决心和实践,成为湖南科技创新最闪亮的名片。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勉励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湖南赋予重要使命、寄予殷切期望。
刷新杂交水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
1座日烘干能力500吨的稻谷烘干中心、1个3万吨库容的稻谷恒温仓库、1条年产5万吨的全自动精米生产线……8年前,“新农人”陈帅宇陆续投资7800万元建立的湖南亿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晋升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企业。
创业之初,陈帅宇所在的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的都是常规稻,稻种绝大多数都是自留种,当地农民也有一部分选择外购稻种。“常规稻种每亩田需要10多斤,但优质稻种只需要3斤,而且产量高、价格好。”陈帅宇兴致勃勃去农户家推广优质稻,却处处碰壁。
自2016年开始,陈帅宇流转了300亩农田试种优质稻,全程采用机械化种田,植保无人机、杀虫灯等方式科学防控病虫害,通过良种、良法、良机、良田的不断融合,第三年优质稻亩产干谷600多公斤,比常规稻每亩增收200多元。
对于种粮人来说,每亩增收200多元,已实属不易。“粮食增产,收入增加”的背后是优良稻种的加持助力。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忙碌于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田间试验及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
“由于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大幅度增产,被西方称为‘东方魔稻’,它的发明与应用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研究员艾治勇介绍,目前,全国年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年增产稻谷超过250万吨,增产的粮食可养活约8000万人口。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创立,致力于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杂交水稻的选育。
2023年,杂交稻品种“粒两优8022”在四川德昌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1251.5公斤,刷新杂交水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粒两优8022”正是来自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所研发的杂交水稻品种。
“一种两收”的高效生产模式
割水稻就像割韭菜?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再生稻“一种两收”的高效生产模式引起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的注意。
“在我们湖南,小的时候经常种双季稻,种完早稻再种晚稻。而随着劳动力等各项成本的增加,双季稻的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魏中伟在谈及再生稻品种的研究和推广时表示,“现在,我们希望能够一次播种之后,割水稻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之后又会长起来,接着收割第二季。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光能资源,大幅度节本增效增产。”
魏中伟告诉记者,再生稻有“七省”,即省种、省工、省水、省肥、省药、省时间,还可以省秧田。而再生稻推广的面积非常广泛,主要以南方为主,全国推广最大的省份依次为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重庆、河南等省,目前的种植面积加起来有1700万亩,而我国南方稻区适宜种植再生稻的稻田超8500万亩,存在巨大粮食增产潜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所以依然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作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强化了再生稻专用品种的选育与筛选工作,已培育出“玮两优8612”“飓两优8612”等一批突破性再生稻品种,为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品种基础。据介绍,2024年,江西景德镇“一季+再生”百亩示范片验收平均1455.3公斤,即头季848.6公斤、再生季606.7公斤。同年,湖南大通湖镇“一季+再生”百亩示范片验收平均1265.3公斤,即头季754.28公斤、再生季511.0公斤。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种业振兴是关键。”魏中伟说。
从濒临灭绝到产值突破近50亿元
在位于湖南长沙宁乡的湖南省流沙河花猪生态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场场长张四阳通过监控屏幕,实时查看宁乡花猪的活动和健康状况。
张四阳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宁乡花猪智能化养殖,几个猪舍实时恒温控制。
宁乡花猪是全国四大地方名猪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养殖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然而,20世纪80年代,花猪养殖数量急剧减少,一度成为濒危物种。
2003年,为了寻找纯正的宁乡花猪,宁乡人李述初走遍了宁乡、安化等地,才寻得仅存的7头种公猪。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基因,经过20余年的产业深耕,在当地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帮扶和不懈努力下,李述初创办了湖南省流沙河花猪生态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国家宁乡猪保种场、国家宁乡猪核心育种场和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打造了“流沙河”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宁乡猪荣获了2024年度“中国好种猪”的荣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科研工作。他们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攻关和协同创新。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团队、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支持下,公司开展了“宁乡花猪亲本及其配套系生长发育研究”等系列课题研究,解析了宁乡猪种质特性,解决了近亲繁殖问题,产子数提升30%,为宁乡花猪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经过长期发展、科技加持,宁乡花猪从濒临灭绝发展到产值突破近50亿元的产业规模,在全国地方猪产业中名列前茅。2023年,全市宁乡花猪存栏25.17万头,出栏49.35万头,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7.25亿元,品牌价值达53.85亿元。
“宁乡猪从濒危到列入国家资源保护名录,不仅是对物种的拯救,更是对民族文化根脉的守护。”印遇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