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萌 姜玉坤
日前,年近七旬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退役军人那顺,带着3名退役老兵,驱车百余公里,赶到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海拉苏镇参道浩嘎查,先对三片树林进行修枝打杈,再把树枝装车运到“老房东”白白老额吉家。92岁的老额吉耳聪目明,热情地拉着那顺的手招呼他们进屋,激动地说道:“这些孩子们陪伴我40年了!解放军对我比亲生儿子还要亲呐。”40年来,那顺已第49次来看望老额吉,特格喜、桑布等6个退役老兵也和他一样,一直与老额吉保持密切联系,常来探望和帮助。
故事起源于1984年冬天,部队野营拉练经过老额吉所在村庄,那顺等7个老兵在老额吉家夜宿。当时风雪交加、白毛风呼啸,寒冷刺骨,战士们因训练强度大,鞋袜、棉衣裤都被汗水浸湿。老额吉和老伴担心战士感冒,趁他们熟睡,悄悄支起炉火烘烤鞋垫、袜子、棉衣、棉裤。凌晨三点多,那顺起夜,看到老两口眼睛熬红了仍守在炉火边不上炕睡觉。
那顺躺在床上,听着山风,想到老两口把最好的房子腾给官兵,每天拉练回来有热乎乎的奶茶,睡前总是烧好热水让战士泡脚解乏,再也睡不着了。3天野营拉练,老额吉和老伴用炉火给战士烘烤了3天的鞋垫、袜子、棉衣、棉裤。演练结束,见老额吉膝下无儿无女,那顺等7个战士决定拜老额吉为干妈,从此,与老额吉一家结下不解之缘。
此后,每逢过年,7个战士都会邮寄小礼物慰问老两口,战士们探亲休假或公出路过,也总会来看望老额吉。后来,7个战士成了老兵,相继退役返乡,但关心照顾老额吉的行动从未改变。
1993年,老额吉家的土坯房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漏雨严重。那顺和其他6位家在广东、辽宁、云南的战友联系,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出钱,凑齐了翻修资金。随后,7个老兵从各地赶来,他们聚在一起,买砖、买瓦、买水泥,在众多村民协助下,不到半个月就将老额吉的房子翻建一新。
2000年冬,老额吉的老伴因脑出血突然离世,那顺等3个临近的老兵连夜驱车百余公里赶来,像亲生儿女一样为老阿布(爸爸)披麻戴孝,直至处理完后事、安置好老额吉才告别。转年冬天,老额吉家乡遭遇雪灾,道路交通中断。那顺等人闻讯焦急万分,雪路一通,就立刻买了一大卡车煤送到老额吉家。
2017年夏,老额吉胆结石病情突然加重,疼痛难忍。那顺晚上接到消息后,一边连夜联系医院,一边开车接老人到城里看病。老额吉是蒙古族人,不会说普通话,那顺留下来为医生护士当助手和翻译。出院后,老额吉需要调理休养,那顺把她接到家里,悉心照顾29天,直到老额吉强烈要求回家,那顺才驱车100多公里送她回去。
随着老额吉年纪增大,那顺等人商量为老额吉创造稳定收入。那顺和其他退役老兵驱车130多公里,带着丁香、枣树、苹果树、沙棘、白柠条等1800多株树苗,在当地人武部的协调帮助下,他们为老额吉家义务植树。老额吉幸福地笑着说:“这些树既能防风固沙,又有经济效益,以后的日子会更幸福了!”老额吉上了年岁,冬天去室外厕所不便,老兵们考虑到她腿脚不好,便计划在屋内增加带浴室的卫生间,通过“你拿一点、我掏一点、别的战友再凑一点”的方式,使卫生间迅速建成。
如今,老额吉已92岁高龄,那顺也年近七旬,其他老兵年龄最小的58岁,最大的64岁。他们虽无血缘关系,却在近40年里胜似亲人,相亲相爱,成为当地的佳话,生动展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