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参与科技创新:来自亚太地区的研究》报告发布

■ 任蓉 孙巍 梁兆南

    李军凯作《女性参与科技创新:来自亚太地区的研究》的报告。

  五成以上(52.0%)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更多是担任执行角色,她们常常参与并执行各种研究任务,如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往往较少(33.2%)担任项目主持人或领导者。

  ■ 任蓉 孙巍 梁兆南

  12月12日至13日,亚太经合组织女性科技创新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基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基金项目——“女性参与科技创新(STEM):APEC地区促进创新发展实践对话”开展,旨在探讨女性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与贡献,推动亚太地区女性科技创新政策的交流与实践推广。

  研讨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以下简称“智库联盟”)、北京国际技术交易联盟联合主办,北科院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联合承办,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女科学家与性别平等专委会、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等机构协办。来自APEC地区10余个经济体的近百位政府人员、科研工作者和青年代表参加研讨会。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杨雪梅表示,科技创新是推动世界进步的核心引擎,女性作为重要力量,在科技创新舞台上发挥着独特作用。APEC各经济体应携手推进女性科技创新,实现性别平等,为区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瑞平在致辞中回顾了女性在科技领域的辉煌成就,强调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她表示,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将继续推动性别平等,为女性科技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支持。

  项目研究成果分享环节,北科院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主任、智库联盟秘书长、项目负责人李军凯作《女性参与科技创新:来自亚太地区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梳理了亚太经合组织21个经济体在推进女性参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方面的相关政策,总结归纳了可供参考借鉴的政策亮点与实践举措,还分享了项目组面向亚太8个经济体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国际问卷调研数据,并从政策支持、平台构建、影响力提升、职业发展、人文关怀五个方面提出推动亚太女性参与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全球超过33%的科研工作者为女性,但各地区的比例差异显著,从18.5%到48.2%不等,平均值为29.3%。在亚太地区,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她们在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报告显示,33.9%的受访女性科技工作者曾获得国际级或国家级奖项,表明她们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大量女性科技工作者在专利、标准制定及成果转化方面也有不俗表现,展现了她们的专业能力和社会价值。

  李军凯表示,亚太地区多个经济体已将促进女性参与科技创新纳入长期宏观政策计划,这些政策不仅覆盖了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全周期,还从教育、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提供全方位支持。尽管如此,女性在科技领域话语权影响力整体较低。报告显示,从工作角色看,五成以上(52.0%)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更多是担任执行角色,她们常常参与并执行各种研究任务,如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往往较少(33.2%)担任项目主持人或领导者。

  调研发现,女性科技工作者依旧面临工作压力与行政负担、科研资源分配不均和家庭与事业的平衡难题。报告指出,要从为女性参与科学创新工作提供更多平台与便利、提升女性在科学创新活动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拓展女性在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中的晋升通道、增加对中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力度和为女性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为女性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

  研讨会发布了《亚太女性参与科技创新创业发展倡议》。倡议提出“四个坚持”:坚持崇尚科学、坚持平等包容、坚持人文关怀、坚持开放合作,为亚太地区女性在科技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参考。李军凯表示,推动女性参与科技创新任重而道远。亚太地区的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打破性别壁垒和刻板印象,为女性科技工作者创造更加公平、包容的发展环境。

中国妇女报发展周刊 7《女性参与科技创新:来自亚太地区的研究》报告发布 ■ 任蓉 孙巍 梁兆南2024-12-19 2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