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营养餐补贴不能成“唐僧肉”
12月22日,审计署公布的2023年度审计整改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方面,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40.39亿元,完善制度248项,处理处分1200人。
农村学生餐补本是国家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然而,部分官员挪用、挤占甚至串通套取该专项资金,不仅直接损害了农村学生的切身利益,更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使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在学生健康层面进一步拉大。如何根治此乱象,斩断从孩子口中“夺食”的黑手。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更完善的制度保障资金规范使用;其次,要注重对问题的监管,通过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形成合力,防止问题的发生;最后,还要纠治问题,问责主要负责人、通报违规案例、建立负面清单,让违规行为无处藏匿。
低温津贴怎能年年“遇冷”
随着多地气温骤降,低温津贴的话题再次受到关注。虽然地方性法规以及文件中已有明确的补贴标准,但据媒体调查发现,大部分环卫工、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户外劳动者都表示没有听说过更没有拿到过低温津贴。
低温津贴持续“遇冷”,凸显了规章制度“落地难”的窘境。如何让“纸面政策”落到实处?一方面,国家法律规范层面需要量定标准,加快立法脚步才能让社会有法可依,让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监督,督促用工单位依法用工,依法履行对劳动者“低温”关怀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劳动者也需加强权益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遏制“缺斤少两”要打好“组合拳”
5斤的水果买回家变4.8斤,500克的砝码称出750克……近年来,集贸市场内不法商家“缺斤短两”“计量作弊”等现象频发,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压实集贸市场主办方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次《办法》的出台旨在通过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遏制不法行为,从源头上加强对计量行为的监督,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公正的交易环境。当然,要遏制“缺斤少两”的行为,需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行《办法》,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同时,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只有政府、市场、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个真正公平、诚信的市场体系。
侯文雅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