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创新打造近邻关爱志愿服务机制

确保每项服务精准对接最需要人群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青春期的主要身体变化除了个子的迅速长高外,还有什么?”“来月经该怎么做……”近日,“知性妈妈”讲师徐明月带着讲座《美好的青春期》走进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台下的孩子们踊跃举手抢答。

  在厦门,42名经过专业课前培训的“知性妈妈”家庭性教育讲师正深入全市六区的学校和城中村,为儿童、青少年授课,课程涵盖青春期基础知识,包括身体发育的奇妙变化、情绪波动的科学解释,以及心理成长的必经阶段等。

  “知性妈妈”家庭性教育讲师赋能服务项目是2024年厦门市妇联“凤凰之约”公益创投入选项目之一。项目由厦门市妇女联合会和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主办,通过培育“知性妈妈”巾帼志愿者队伍,增强城中村及农村家庭预防儿童性侵害的能力,至今已开展37场课程及宣传活动,服务近3000人次。

  厦门的巾帼志愿服务起步早、基础好,2016年“鹭岛巾帼志愿联盟”正式上线,建立了完备的“市—区—街镇—村居”四级巾帼志愿服务队伍。近年来,厦门市妇联通过开展“凤凰之约”公益创投活动,联同社会组织力量,探索建立“妇联+社会组织+巾帼志愿者”合作模式,打造近邻关爱志愿服务机制,推动妇联传统服务模式转变以及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的动力。近三年来共投入375万元资助55个项目,平均一个项目资助金额不到7万元,服务时长超过8个月,服务人群最大超过54万人次,以“小资金”撬动社会组织专业服务的同时,通过四级妇联和巾帼志愿服务组织层级联动、横纵联合,打造独特的厦门巾帼志愿服务组织项目培育模式。

  在厦门,近邻关爱志愿服务机制下的点单式服务正成为巾帼志愿服务的一大亮点。以邻里互助、社区共建为核心,妇联、社会组织和巾帼志愿者们大力传承弘扬“远亲不如近邻”理念,创新打造近邻关爱志愿服务机制,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能精准对接到最需要的人群。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率,还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热辣滚烫·她力量”流动妈妈成长驱动项目聚焦流动妈妈群体内心世界与成长需求,为辖区提供婚姻咨询、子女教育咨询、法律咨询、反家暴、求职、心理支持等志愿服务,帮助她们在面对人生各种挑战时得到及时的系统支持;“女性四癌蝶变项目”则在医院甲乳外科专业医护、社工的协同努力下,成立“爱伴新生”乳腺病友巾帼志愿服务队,搭建医患、患患之间密切交流的平台,通过丰富多元的患者互助服务,提供从生理康复到心理抚慰,帮助新病友更好接受治疗和康复,并形成康复患者加入病友互助会继续服务其他新病友的“爱心循环”;“关爱随迁海娃,建设幸福家庭——产业工人幸福家公益项目”中,海沧区妇联携手海沧区辰曦健康服务中心,与巾帼志愿者、厦门大学志愿者资源相互合作,打造“影子父母”服务队,关注产业工人群体。

  “现阶段我们不再只满足于志愿服务面上的广,而是更加注重服务的深度和特色,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培育、鼓励我们的巾帼志愿服务组织向资源匮乏的区域或群体倾斜,实现巾帼志愿服务资源的均衡分布。”厦门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要做更具有城市特色、能体现城市温度的巾帼志愿服务,更精细地服务新时代下妇女儿童家庭,特别是困难妇女儿童家庭的多元需求和发展愿景。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确保每项服务精准对接最需要人群 2024-12-26 2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