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雅
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以来,河南省郑州市经开区明湖办事处立足实际,加快儿童友好城市街区建设,不断拓展儿童成长空间,优化儿童公共服务,共护辖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其中,郑州经开区明湖办事处亚太社区于2024年9月入选郑州市第一批儿童友好社区。
据了解,亚太社区积极响应郑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号召,在郑州市妇联、经开区妇联、明湖办事处妇联的指导下,结合社区“七色花党建+”工作法实践经验,创新探索“党—群—社—校—企”五方联动模式(党建引领、群众支持、社团支撑、高校参与、企业助力),从空间优化、服务提升、环境保障三个方面共建儿童友好社区,邀请儿童作为社区家园的“设计师”,从儿童视角开展社区“微改造”,形成了一系列“微”制度、“微”联盟,将一个个“微”措施融入社区建设。
听“童”音:坚持党建引领,健全体制机制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花朵、家庭的核心。亚太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将“七色花党建+”工作法拓展到构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实际,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辖区,详细了解儿童的数量、年龄分布、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状况等信息。同时,对现有的公共空间、设施设备以及公共服务资源进行了细致盘点,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收集梳理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涵盖普惠托育服务、儿童健康保障、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儿童友好空间设置等重点难点问题35项。
基于此,亚太社区制定了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儿童友好城市街区建设规划。明确了以儿童需求为核心,以空间优化、服务提升、文化营造为重点的建设思路。规划涵盖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与任务,确保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例如,在短期目标中,着重对现有儿童游乐设施进行安全检查与升级改造;中期目标则聚焦于打造多个儿童主题活动区域;长期目标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儿童友好生态系统。
“童”视角:一米高度看社区 营造和谐氛围
“我想让我们的院里有一个小池塘,把小鱼养在里面”“我希望我们的电梯灯光更加明亮一点儿”“如果我们院里有一个儿童游乐场就好啦”……这是亚太社区儿童友好观察团的小团员们收集到的社区改造建议,社区工作人员将孩子们的建议一一记录下来。
据介绍,亚太社区积极探索家、校、社联动的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用一米高度看社区的视角,引导社区儿童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亚太社区建立儿童友好观察团议事会制度,通过实地走访、开展头脑风暴点子会议、活动策划分享等方式,充分引导30名儿童友好观察团成员积极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微环境改造、空间优化、儿童服务、儿童教育、游玩设施、活动设计等建言献策,培养社区儿童的“小主人翁”意识,让孩子们以儿童视角为社区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目前社区已按儿童友好观察团建议全部完成改造。例如,小区内没有秋千,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通过1个月时间全手工打造6处儿童游玩区;社区没有生物科普基地,社区、物业、志愿者、群众就建设80平方米集蝴蝶放飞、观光、科普园功能为一体的蝴蝶种源繁殖基地,蝴蝶自然死亡后再由志愿者带领孩子制作蝴蝶标本,激发孩子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童”成长:多方联动共绘金色童年
“以前孩子课余时间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玩手机,现在社区里有这么多有趣的活动,孩子变得开朗又活泼,我们家长也省心多了。” 亚太社区的居民张女士高兴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亚太社区聚焦儿童成长需求,积极探索家庭与社区合作的新路径,在盘活现有儿童服务阵地的基础上,探索“党—群—社—校—企”五方联动模式,依托良酷公设、蒙童读书会、绿野自然、天秤教育基金、106画室、晓雯音乐、狮恩达体育等成员单位,通过“阵地换服务”的优势,采取“公益+低偿”方式,精心策划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启蒙教育、兴趣特长培养、临时照看、科学喂养、心理疏导、书法绘画展览、自然科普、文艺演出、手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儿童服务系列活动60余场。
据郑州市经开区明湖办事处亚太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范晓静介绍,针对社区内的困境儿童和特殊儿童群体,亚太社区制定“一人一策”,通过党建引领链接社会资源,在亲情陪伴、紧急救助、心理疏导、医疗康复、学业辅导等方面给予关爱和帮助,并为特殊儿童的家庭成员提供就业创业扶持和各类技能培训,做到精准关爱,困境不“孤”,提升家庭整体生活品质。
亚太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社区将继续秉持儿童友好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将社区工作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深度融合,持续为社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普惠服务与支持,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