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若葵
“南京出台购房落户政策后,我们9月在江宁区选中一套8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现已办好落户手续……”在某社交平台,31岁的栀子分享了她的喜悦,“我和老公大学毕业到南京工作,结婚5年,没房没户口,不敢要孩子。现在,我们心里踏实了,考虑明年要宝宝。”
不只南京,今年以来,佛山、武汉、沈阳等十多个城市出台了落户新规,包括重启购房落户、探索租房落户、提高买房积分赋分等措施。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0个城市出台了购房即可申请落户的政策。这些新规为漂泊异地的人们及其家庭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对人口流入城市的民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使“新城市人”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走访。
买房落户让更多家庭从心动到行动
以往,落户的相关要求除了购置房产,还需要购房者满足本科以上学历、稳定的工作、缴纳一定年限的社保基金等多项条件。而最近一两年,多个新一线城市、核心二线城市放宽了条件,买房甚至租房都可申请落户——
今年5月6日起,在武汉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暂不具备办理房产证的,可凭经备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及缴费凭证等合法稳定住所证明材料、个人办证承诺,申请提前办理辖区购房落户手续。
5月10日,沈阳发布新政扩大购房落户范围:原购房落户政策,随迁人员只可携带配偶、子女、父母落户,现将随迁人员范围放宽至祖(外祖)父母、儿媳、女婿及兄弟姐妹、孙(外孙)子女等近亲属。
杭州虽然没有放宽至“零门槛”落户,但提高了现有积分落户框架内自有产权住房的赋分权重——今年7月起,“在本市市区自购产权住房且实际居住”,购房者指标标准分值由30分提高到80分,买房赋分大幅度提升。
……
在南京工作的款款表示:“我和老公在南京打拼12年,女儿5岁,漂泊的感觉始终存在,前不久还为女儿上学和父母养老的问题发愁。现在,这些难题迎刃而解。”款款告诉记者,她已于8月初在南京办妥了一家三口及父母的落户手续。现在,一家人总算安稳了,在这座城市也有了归属感。”
在户籍与社会福利结合紧密的今天,国人把户口看作一级保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不少城市基本社会服务逐步向无户籍人口拓展,但稀缺优质资源依然优先提供给户籍人口。买房落户政策对许多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优选,他们期待通过落户让自己和家人享受更好的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如医疗、养老等保障,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户籍成为影响家庭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明艳说,落户后可享受孩子就近入学、老人就近申请入住公立养老机构等服务,而普遍面向户籍居民的相关补贴、公共交通优惠、景点免费等优惠政策,新市民也能享受了。
租房落户面临现实障碍
20岁的小秦在北京一所高校读大三,她说:“沈阳租房落户政策是个好机会,我考虑毕业后去沈阳发展。”小秦告诉记者,她是吉林白城人,哥哥在广东佛山工作、结婚。日后父母需要她照顾,沈阳离白城不远,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沈阳,广东佛山、河南郑州、山东济南等部分城市也出台了租房落户政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租房落户,看上去很美,然而在操作中仍面临不少障碍。以部分城市为例,租房落户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产权人持身份证现场签署同意入户声明书或提供产权人同意入户公证书。现实中,由于担心后续带来麻烦,房东往往不同意租客落户。一位房产中介表示:“除非亲属关系,否则房东很难同意租客落户。”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看来,对于大城市,尤其是主要一线城市,在落户上还有很多条条框框,因为这些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还难以均等化,即使对这些城市的户籍人口来说,其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任务也还没有完全实现。
在一些城市,租房者即便落户了,但实现租售同权也有一定难度。最明显的例子是租房者拿到户口并不意味着孩子就能顺利入学,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户籍只是入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同等条件下,还要看有无房产、购房时间等。另外,学位分配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也给租房家庭带来困扰。
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租房和买房要获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发展租赁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也认为,新市民非常关注租房能不能实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上的租购同权。如果这方面做不好,就很难达到政策预期的效果。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某城市土生土长的居民,网友独行侠对于买房、租房落户表示了担忧:“更多新市民的涌入是否会争夺一些资源,挤占公共服务名额,比如孩子上好学校、老百姓看病住院难度会不会更大了?人口大量增加是否会造成城市更拥堵?就业竞争是否会加剧?另外,租房落户政策可能会带动租房需求增加,从而推高租金水平;人口的增多也会促进当地的消费,使物价走高,这是不是会加重当地一些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
“这些确实是人口流入城市必须面对的。”张翼直言,目前,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与非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别,高等教育招生数量与招生比例分配不均衡性。很多流入人口大省,存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压力。
因此,要使买房、租房落户更好地造福于众多个人和家庭,促进人口流动,吸引人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出台有针对性的细则。《行动计划》强调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最关心的稳定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
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看来,人口流入地区,尤其是高流入区域,未来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扩容需求尤为显著,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及住房供应的扩张。
对于新市民在流入城市实现租房落户难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适当简化流程手续,加强配套服务保障,如建立专门“公共户”,租户才可绕过房东,便利政策落地。
而要真正实现租购同权,流入地政府部门应制定明确的政策,使之更加完善和人性化。马亮认为,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核心是基础教育,人口流入地政府既要保障迁入人口的各项权益,让他们享受到常住人口的相同待遇,又要解决好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解决好新市民和原有市民之间可能存在的潜在矛盾。同时,要让新市民看到他们在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和价值,安居乐业,真正实现家庭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