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评论员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是一份不变的承诺和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深情地说,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对于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念兹在兹,彰显了共产党人深厚的人民情怀,为中国式现代化指出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每一个人都能深刻体会到,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有着深刻的思想指引。纵观我国的民生之变,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始终,那便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决定了把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了全方位实践,进一步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许多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举措,落到了现实,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思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蕴含着坚定的人民立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坚持“民生为大”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和成功密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可以说,坚持“民生为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立场,是“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有力彰显。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是知重负重的责任担当。“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可以肯定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没有终点,还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进一步深化民生领域改革,涉及的部门多,牵动的利益广,必须要有一种知重负重、知难向难的责任和担当。既要用心用情,深入基层一线,走近群众身边,了解安危冷暖,倾听所思所盼,又要创新破难,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举措,来破解民生领域的堵点。就像总书记所说:“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为了人民的现代化,才有意义。依靠人民的现代化,才有动力。当前,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像总书记所说:“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就是要把“解决”向“加强”升级,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理念落地落实。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2025年已经到来,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崭新一步,以民生为大,我们一定会书写更加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让每个人的笑容更多、心里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