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雅
“以前我都不知道咱还有这么多权利呢,现在看来,还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日前,家住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皋镇九店村的李姐感慨地说。
据了解,李姐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中去世,留下了她和年幼的孩子。在处理丈夫遗产的时候,丈夫的兄弟认为李姐是个外地人,没有权利继承遗产。两方为了此事争执不休时,李姐想到了同村的“巾帼法律明白人”张琳。张琳在了解情况后,向李姐解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继承权的相关规定,后又陪着李姐一起,拿出相关的法律条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李姐拿回了属于自己和孩子的那份遗产。
近年来,河南省妇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培育“巾帼法律明白人”基层调解队伍,多渠道建设婚调组织和婚调阵地,深入推进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守护小家庭,汇聚大平安。
群众身边的“巾帼法律明白人”
锻造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用得上的“巾帼法律明白人”队伍,是河南省妇联夯实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步”。
2023年6月,河南省妇联联合省司法厅启动“巾帼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省妇联列出时间表、路线图:2023年,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培育3名“巾帼法律明白人”,其中村(社区)妇联主席、“四组一队”权益组组长全部成为“巾帼法律明白人”;到2025年,逐步实现村民小组“巾帼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基本形成培育机制规范、队伍结构合理、作用发挥明显的“巾帼法律明白人”工作体系。
河南省各级妇联组织建、管、用一体化推进,一方面,从村(社区)妇联干部、“四组一队”成员、巧媳妇基地负责人、最美家庭和五好家庭中,吸纳有学习能力、热心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妇女代表作为培育对象;另一方面拓宽范围,将热心妇女儿童事业的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巾帼志愿者等纳入培育对象,紧扣专业能力,量身打造培训课程,让“巾帼法律明白人”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
截至目前,经过培训合格的“巾帼法律明白人”持证上岗人数达18.2万人,充分发挥了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独特优势,成为群众身边化解纠纷的重要力量。
随时找得到的“婚调室”
近日,郑州市妇联与自贸区法院联合建立的“家事调解工作室”正式投入使用。引人注目的12338妇联维权服务标识,温馨舒适的调解场所,清晰明白的调解员公示,趣味十足的儿童驿站……处处都体现出妇联做好婚调工作的细心与用心。
“谁能帮帮我,我丈夫要家暴……”接到濮阳市清丰县瓦屋头镇小赵的求助电话,瓦屋头镇“娟子式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成员第一时间联合当事人所在村(社区)工作室人员上门调解,及时遏制了一场家庭暴力的发生。这是濮阳市各级妇联依托“娟子工作室+妇联”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纠纷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濮阳市妇联充分发挥清丰县“娟子工作室”调解经验丰富的优势,打造“娟子工作室+妇联”模式,在全市构建起1家濮阳市“娟子工作室”,N家各具特色的县、乡、村“娟子式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的“1+N”工作格局,筑牢社会平安和谐的家庭防线。
目前,河南省已建成2.9万个村(社区)婚调室,195个县级婚调委,3474个婚调组织入驻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警务室、婚姻登记机关,就近就便为妇女群众提供着专业化婚调服务。
“枫”调“豫”顺的生动图景
近年来,河南省各级妇联因地制宜发挥阵地作用,打造了丰富的特色品牌。开封市妇联打造“许美好”帮帮团、“兰姐姐”志愿服务队、芳姐调解室等品牌项目,推动这些品牌与“巾帼法律明白人”衔接。新乡市妇联与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共同培育“新心姐姐·巾帼法律明白人”,将“巾帼法律明白人”工作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实现载体共建、队伍共育、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信阳市息县妇联联合公安、司法、律师事务所等,在县、乡、村三级组建388个“淮上暖阳·家事帮”服务团,3654名志愿者和“巾帼法律明白人”一道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如今,一支强有力的“巾帼法律明白人”队伍活跃在河南基层一线、群众身边,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婚调室成为妇女群众遇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时的心灵驿站,一幅幅“枫”调“豫”顺幸福家的美好画卷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