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新农人共绘“中原粮仓”好“丰”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 见习记者 高雅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 见习记者 高雅

  以全国1/17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超1/4的小麦,不仅保障了自身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大省。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来到被誉为“中原粮仓”的河南,深入工厂车间,走进田间地头,踏入实验室中,发现处处都是“她”身影。她们有的从业仅3年,对未来充满憧憬;有的从业十余年,成长为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有的有几十年的资深经验,如今已然“硕果累累”。

  “她们”是新时代巾帼新农人的生动写照,用行动生动诠释了以奋斗为美,以实干为荣。

  向着未来努力奔跑

  “海底捞的海派捞面,肯德基的法风烧饼……之前不知道这些产品是我们公司生产的,来这里工作以后,每次去餐厅吃饭,我都会特意点这些餐点尝尝看。”王方玲说。

  今年28岁的王方玲是河南新乡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味央厨”)的一名车间主任,负责把控车间生产等工作。“千味央厨”是全国首家唯一专注餐饮B2B领域的大型速冻食品制造型企业,推出的油条、芝麻球等产品,均是销售额过亿元的大单品。

  3年前,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毕业后的王方玲以管培生的身份进入千味央厨工作。“公司离家近,工作内容与专业对口,平台好,成长比较快,同事相处融洽。”说到为什么来这里工作,王方玲与记者侃侃而谈。更重要的是,王方玲十分看好速冻食品市场的发展前景。“速冻食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者对便捷、健康食品需求的提升,速冻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自车间一线普通员工到现在的车间主任,王方玲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如今,由她负责管理的员工数量有60多人。

  作为车间主任,王方玲年纪轻轻,资历尚浅,何以服众?她给记者的答案是“不断学习”。“管理员工就需要了解员工诉求,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王方玲说。边学变干,一边向前辈“取经”,一边自己复盘总结,王方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章法”。

  “跟我一批入职的应届毕业生有十几名,如今,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中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工作中,王方玲在不断突破、重塑着自己。“我现在的工作目标是晋升为‘副厂’。”谈起未来,王方玲的目标清晰又坚定,一如所有正在向着未来努力奔跑的年轻人。

  与行业共进步同成长

  “我们最快1个小时便能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给出解决方案。”普莱柯生物疫苗方向总工程师王延辉说。

  近年来,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首要战略”部署,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重构重塑和效能提升,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以动物疫苗与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要业务的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便是省内科技型领军企业之一。公司运行有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农业农村部兽用药品创制重点实验室。

  (下转2版)

  自硕士毕业后到进入普莱柯工作,如今,已经是王延辉在这家公司从事动物疫苗研究的第十八年了。“我所在的工艺技术部相当于公司研发部的‘第一考核人’。”王延辉说,她负责的工作是将研发的产品转到下属各大生产车间,使产品完成从研发到生产的转化。

  团队能有如此快速的市场反应力,源自经验的积累。“我们每年要做许多产品转化工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积累经验并形成案例,因此也练就了快速反应的本领。”王延辉解释道。

  “2007年我来公司时,公司猪疫苗产品刚上市,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一个厂区,现在都有四五个厂区了。”王延辉看着公司一步步成长,也见证了行业的起起伏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动物疫苗、用药制造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我认为已不逊色于国外,更高的质量有助于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种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为了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种子资源,爬过黄土高坡、攀过青藏高原,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忍受荒无人烟的寂寞,甚至是蚂蟥的侵袭。

  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种子资源?“因为种子杂交只是基因的重组,远缘杂交,尤其是野生优异种子资源的远缘杂交,才能实现新品种0到1的突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王力荣研究员说。

  据了解,河南在涉农领域主持完成项目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6项,特别是遗传育种等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在2024年12月9日召开的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王力荣团队荣获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桃种质资源研究方面,该团队收集桃种质资源数量和多样性水平位居世界第一,建立了桃多元化保存技术体系,构建了桃种质资源表型到基因型数据库,发掘优异亲本种质共享利用培育新品种,王力荣也被誉为“桃皇后”。

  王力荣谈到,种子的突破不仅是园艺学、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融合,因为很多是花果兼用的品种,更可以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西北农林大学依山傍水、犹如世外桃源。”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因为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王力荣走进了西北农林大学,开始了桃树研究工作,1987年至今已有37年,没有变过方向。

  “选择种子研究有偶然性,但做着做着会发现它已成了一生的挚爱。”王力荣感慨道。王力荣领衔的中国农科院桃资源与育种团队为农业农村部优秀创新型团队,培养研究生40名,为种业安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如今,她也真的种出了一片“世外桃源”。

中国妇女报要闻 1巾帼新农人共绘“中原粮仓”好“丰”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 见习记者 高雅2025-01-04 2 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