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在黑龙江大庆市妇女儿童活动发展中心,一抹鲜艳的红色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大庆市巾帼志愿阳光站,也是黑龙江省首家集活动开展、招募培训于一体的巾帼志愿服务综合平台,曾获得“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大庆市巾帼志愿服务培训实践基地”称号。
据了解,近年来,大庆市妇联把巾帼志愿服务嵌入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发挥组织优势、延长工作手臂,紧紧围绕妇女儿童需求开展多样化志愿服务,以巾帼志愿服务“软实力”实现引领妇女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硬支撑”。
健全融入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
在大庆,有一支3.1万人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她们来自不同领域和岗位:从油田职工到村屯“大嫂”,从专业人士到基层骨干。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温暖和关爱书写着社会责任。
2023年,大庆市妇联把妇联要素和工作体系嵌入到基层治理工作中,在市妇女儿童活动发展中心以“资产换公益”形式,吸纳市妇女儿童基金会、共享蓝天服务中心等6家公益社会组织入驻巾帼志愿阳光站,在提供办公场地支持的同时,加强队伍管理和制度建设,梳理出“有组织、有队伍、有场所、有档案、有活动、有规章、有标志”的“七有”工作标准和“聚、带、帮、送、融、‘+’”六字工作法,推行轮值领办制度,促进各志愿服务组织之间交流合作、资源共享。
大庆市妇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妇联要求在每个县区至少建立一支巾帼志愿服务先锋队,每个街道、乡镇、村都有专属志愿服务团队。在无法组建独立队伍的地方,组织志愿者嵌入1663个基层妇女之家。通过站内6家公益社会组织和站外292支妇联系统志愿服务队的联动,巾帼志愿服务由‘单兵作战’向‘组团发力’转变,在社区实现了全覆盖。”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23年,大庆市妇联孵化培育并指导成立的共享蓝天服务中心入驻市妇联巾帼志愿阳光站后,创新推出了“1位蓝天妈妈+1位蓝天爸爸+2个困境儿童=1个结对家庭”的“爱心妈妈”品牌项目运行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502名爱心志愿者加入“爱心妈妈”行列,为困境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情暖母亲”“爱心妈妈”“情暖夕阳”这些颇具温度的品牌项目,已然成为大庆志愿服务的闪亮名片。巾帼志愿者们深入各个领域,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社会关爱。她们活跃在景区,以环境清洁、文明劝导为己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组织亲子植树活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设立“家+和”巾帼婚调工作坊,为广大妇女家庭提供“点单式”纠纷调解服务。
一个个细微的举动,折射出大庆市妇联巾帼志愿服务的温暖与力量。据了解,近年来,大庆市妇联坚持“服务大局发展、融入百姓生活、融入基层治理”工作方向,围绕国家战略、百姓民生、社会治理、文明风尚四大领域开展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等16方面志愿服务。
同时,依托大庆市妇女儿童基金会,大庆市妇联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将爱心精准输送。针对妇女儿童困难群体,先后引进“99公益日”“hello小孩”“脊梁工程”等国内优质公益项目。连续12年开展走访帮扶慰问活动,累计筹集款物3500万余元,帮扶救助困境妇女儿童14万余人次。
建设专业高效志愿服务队伍
在巾帼公益大讲堂上,来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社会工作系的老师正在为志愿服务组织骨干讲解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与品牌打造方法。
“这不仅是一次业务的学习,更是一次思想的升级。”参加培训的巾帼志愿者曹希玲表示,她要以自己的微光,照亮更多的困境儿童和空巢老人。
为提升巾帼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市妇联面向志愿者广泛征集培训意向,制定“需求清单”,邀请专业师资力量,以“线上+线下”“理论+实操”形式,开展项目设计运营、应急救助、助老服务等技能培训,组织志愿服务队伍负责人参加外埠学习,打造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服务优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当前,22名巾帼志愿者被评为省、市三八红旗手和志愿服务先进个人,110名巾帼志愿者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担任执委或兼职副主席。
据悉,大庆市妇联将更进一步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各类志愿服务阵地效能,精准设计服务项目,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巾帼志愿服务常态化、便利化、精准化、品牌化开展,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一抹“巾帼红”,正在温暖着大庆市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