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峡县回车镇垱子岭村。西峡县妇联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雅
青山古树、白墙灰瓦、山村人家——走进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木寨村,仿佛走进了一首田园诗,宁静而闲适、秀丽且和美。一棵千年枫杨树下,坐落着村民孙香梅的家。本就讲究生活品质的她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在院里院外种下了各种花草。2020年,孙香梅家被西峡县妇联命名为“美丽庭院”。千年枫杨树下还成了知心大姐每周读书活动的打卡地。“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心情格外舒畅。自从参与‘美丽庭院’创建后,我们一家人都更注重环境卫生了,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孙香梅笑着说道。
这样的“美丽庭院”在西峡县并非个例。据了解,西峡县已创建完成“美丽庭院”示范户27000多户和“美丽庭院”示范一条街20多条。
助力增收 着力发展庭院经济
依托“菌果药”三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西峡县大力培育“庭院+民宿”“庭院+电商”“庭院+庄园”等新业态,涌现出“现代式”“田园式”“经济型”“网红型”等不同风格的“美丽庭院”,把“家和院净人美”的“美丽庭院”方寸地,变成了农民增收的“致富园”。五里桥镇白庙村的徐亚丽和吕少磊家庭,2020年开始在网上销售花种、花肥、锄头、割草机等庭院改造用品,通过持续不断的庭院设计直播,在抖音等多个平台拥有13万粉丝,月收入达10多万元。这些看似平凡的小院落,如今成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新空间。
西峡县号称“猕猴桃之乡”,西峡县妇联有意识地引导村民把“美丽庭院”建设与猕猴桃产业、生态农业挂起钩来,帮助村民在庭院变美的同时实现经济增收。白庙村村民孙耀武是“美丽庭院”示范户,他在自家的三亩责任田全部种上了猕猴桃。盛夏时节,猕猴桃已经挂果,孙耀武每天都会到果园里转一转,还细心地为每一颗果实套上纸袋。“院里是生活,院外是事业,我对这样的生活状态非常满意。”孙耀武说。
周春调家住太平镇东坪村西地组,庭院四周绿树环绕,镇妇联和知心大姐巾帼志愿者经常指导其院内物品摆放、垃圾分类和花草品种的选育,鼓励她做“美丽庭院”创建的带头人。她经营的“花语宿说”宾馆不仅实现了“庭院五美”,也发展了民宿经济,年营业额达到120万元。实现了女性居家灵活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文化育魂 深入挖掘庭院内涵
西峡县地处秦岭余脉伏牛山南麓,豫鄂陕三省交会带,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国家旅游强县。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创建“美丽庭院”奠定了人文基础。
近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和美乡村”目标,以“美丽庭院”为载体,创新推行“联户设计、连片创建、整村推进”模式,实现了“一户一亮点、一街一特色、一村一品牌、一镇一风景”,大幅提升了全县农户的获得感、幸福感,西峡县也荣获了“河南省美丽庭院创建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西峡县各乡镇(街道)挖掘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等,赋予“美丽庭院”传承文化、润心育人的内涵。西峡县五里桥镇白庙村围绕“记住乡愁”挖掘当地民俗文化,以民俗创意为主题,打造“古风家训+楹联文化·美丽庭院”,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吸引了不少外来女性来此创业定居,培育形成农耕文化街和手工作坊街,并引资建成孔雀观赏园、垂钓休闲园和草莓、葡萄等12个采摘园,带动周边近万人次妇女居家灵活创业就业,节假日高峰期日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
建立机制 充分激发创建热情
西峡县妇联连续5年将“美丽庭院”纳入对妇联系统重点工作绩效考核;纳入评先奖优,作为三八红旗手、先进妇联组织等重要评选依据;纳入家庭工作,优先评为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在西峡县妇联的指导下,各村都成立了保洁志愿队、监督队、评审队三支队伍,带动更多农户和妇女群众投身“美丽庭院”建设。西峡县妇联先后帮助300多家民宿、农家宾馆建设成为“美丽庭院”,指导他们打造出更好的迎客环境、更整洁的厨厕条件。
太平镇是全省避暑胜地,当地妇女以争当“美丽庭院”示范户为最高荣誉,家家门口醒目的“美丽庭院示范户”牌子就是当地妇女吸引游客、增加收入的金字招牌。“对于镇政府着力扶持的旅游重点村,我们会组织村妇联干部和巾帼志愿者进行入户宣传指导,并组织民宿女老板和女主人外出学习。”太平镇妇联主席彭佳荧说,“对于民宿的建设,我们会根据不同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服务,打造宜家宜游的‘美丽庭院’,让‘美丽庭院’为农家增收助力。”
西峡县妇联以“美丽庭院”创建为抓手,围绕引领联系服务职能作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西峡县培育了一批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妇字号工作品牌,妇女维权、知心大姐、“爱心妈妈”、家庭工作、公益红娘等10多项重点工作成绩斐然。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提升‘美丽庭院’的建设品质,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到‘美丽庭院’建设中,通过典型带动,激发群众建设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技术保障帮助群众解决创建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庭院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西峡县妇联主席陈金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