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放大“延长应届年限”带来的就业竞争

  □ 韩亚聪

  应届身份焦虑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这可能是大多数青年学子对“延长应届年限”第一感受。随着2024年秋季招聘的启动,多地优化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延长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不对毕业生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认定,初衷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然而,对应届生身份的限制,尤其是“缴纳社保即失去应届生身份”的不成文规定,让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往往如履薄冰、左右为难:工作不满意想跳槽,想晚一点就业等情况,可能会失去应届生身份带来的各项优惠政策。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延长应届年限”意味着就业环境更友好。当前,不少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都会专门为应届生留下“专属空间”,一些地区还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诸如落户、求职补贴、住房优惠等优惠政策。放宽应届生认定标准,意味着毕业生的试错成本更低,就业机会和选择范围更多更广。

  也有人认为,“延长应届年限”可能会造成公务员、事业编等考试将会更“卷”,一些企业也会面临人员流动性变大等现实。对于这样的忧虑,大可不必,毕竟,“延长应届年限”也意味着应届生更多了,可供用人单位选择的“人才库”扩容了。说到底,如果真是优秀人才,再“卷”的竞争也会脱颖而出,如果用人单位有好的企业文化和待遇,何愁招不到、留不下人?

  从“打破35岁门槛”到“延长应届年限”,能够看到全社会对青年人才成长的关怀与支持。从长远看,其带来的新的竞争形式,会逐渐被一种人尽其才的良性循环所消弭,期待更多地方和企业能够不断探索、完善这样的就业友好举措。

中国妇女报要闻 1不必放大“延长应届年限”带来的就业竞争 2025-01-07 2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