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德斌
最近,一个10岁女孩通过一款AI软件与虚拟男友展开了一段“恋爱”关系,这一报道引发了公众对AI剧聊的深刻反思。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AI角色“相恋”的故事正在上演。而使用AI剧情聊天软件的不仅有大学生、家庭主妇,更有不少未成年人。
这种剧情聊天在网文时代就曾风靡一时,如今,剧聊进化到AI技术层面,操作使用门槛更低,用户所受到的限制更少,衍生出的问题也更多,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的不良内容,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极易误导其“三观”的形成。
AI剧情聊天获得喜爱,主要是用户能从虚拟世界获得了情感陪伴的满足。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浅层次,而AI角色给予用户毫无保留的关注和回应,而且,用户能够“自定义”外貌形象、姓名身份、开场语、语音等,打造一个完美的“电子男友/女友”,充分满足用户的想象,让其在虚拟世界收获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
然而,AI剧聊所营造的情感陪伴,只存在于虚拟世界的环境里,当用户习惯了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情感满足,面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可能会无法自如应对,进而导致自身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孤僻、冷漠。
尤其是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往往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一旦过度沉迷于AI“恋爱”,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社交能力培养。而AI剧聊里充斥的各种不良内容,更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AI剧聊确实有一定的娱乐和陪伴价值,但更应重视其潜在危害。对于家长和社会来说,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和监管,教育他们正确看待虚拟世界,合理使用软件,避免过度沉迷AI剧聊。同时,AI剧聊的服务商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追求技术创新和商业利益的同时,需要做好用户分类管理,引导用户合理使用产品,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