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义安区“五心”调解法打造“六有”妇儿维权工作体系

“一家亲”婚调室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

  近年来,安徽铜陵义安区妇联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一家亲”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品牌。遍布115个村(社区)的“一家亲”婚调室,可实现婚姻家庭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在基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仅2024年,区妇联已摸排调解婚姻家庭纠纷158件,调解成功157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近日,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钟仓村的张女士,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谢谢你们,帮助我运用法律武器,摆脱家暴,重获自由。”不久前,张女士特地来到村里的“一家亲”婚调工作室,向工作人员致谢。

  义安区妇联主席黄琼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近年来,该区妇联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一家亲”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品牌,遍布115个村(社区)的“一家亲”婚调室,可实现婚姻家庭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在基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数据显示,仅2024年,区妇联已摸排调解婚姻家庭纠纷158件,调解成功157件。其中,涉家暴纠纷51件,子女抚养、老人赡养、家庭财产、家庭关系等纠纷39件,情感纠纷27件,其他纠纷41件。

  高效联动,以“使命感”处理“家庭事”

  “从了解到我的事情到成功调处,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为她们的高效点赞。”采访中,张女士激动不已。

  据悉,张女士自从与该村朱某结婚后,经常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去年2月,夫妻双方发生纠纷后,男方用木椅击打张女士头部,造成其头部软组织挫裂伤,被120送往医院就诊。

  村里“一家亲”调解员上门走访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与张女士取得了联系,了解其诉求后,帮助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向检察机关申请支持起诉,同时将相关情况反映给了镇妇联和区妇联。区妇联有效利用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法院、检察院、民政、司法等部门,协同配合、跟踪进度。

  3月12日,区检察院向区法院发出支持起诉书。4月24日,经区法院诉前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解除了婚姻关系,帮助张女士重获新生。

  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记者了解到,“一家亲”婚调室成立之初,就牢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使命担当。案件处置中,调解员切实履行组织、协调、沟通、反馈和具体实施工作职责,主动与各级妇联、公安、司法、法院等部门联系对接,打通线索转办通道,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按照职能特点,主动参与、互相支持,形成全区齐抓共管、上下联动配合的工作格局,筑牢矛盾纠纷“防火墙”。

  处理家暴等重点案件时,婚调室配合公安、法院等部门共同开通申请临时庇护和人身安全保护令绿色通道,做到凡是公安机关下发家暴告诫书的案件,“一家亲”婚调室一律暖心回访,掌握跟进调处进度。

  调解队伍日常主动联合巾帼志愿服务队、巾帼宣讲团,开展反家暴普法讲座、“巾帼普法乡村行”、“检察开放日”等活动,普法润物无声,引导妇女依靠法治力量维护合法权益。

  “六有”“五心”,用“绣花”功夫护“一家亲”

  去年2月底,义安区妇联接到了一封求助信:6岁女孩小崔因为家庭问题无法入学。在紧急联系来信群众了解事情经过后,区妇联迅速联合辖区镇村妇联及当地派出所,多次上门与女孩母亲沟通。经过一次又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小崔母亲终于同意让女儿上学。

  “看到女孩母亲点头的那一刻,我们的几名同志都热泪盈眶。”黄琼说,婚姻家庭纠纷更多牵涉感情因素,必须下“绣花”功夫,案件调处有始有终,才能真正让百姓见实效、真信任。

  义安区在钟鸣镇牡东村试点打造的首个“一家亲”婚调室,即形成了“有阵地、有制度、有队伍、有流程、有记录、有回访”的“六有”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体系。

  婚调室日常运行由专人负责,调解员现场坐班值班,或随网格员走村入户排查,所需工作经费按实际发生情况实报实销。

  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法庭、巾帼法律明白人、村级法律顾问等,共同参与组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定期入户走访排查,第一时间捕捉、反馈婚姻家庭纠纷信息,实现小微纠纷立即化解,疑难纠纷及时上报。

  此外,义安区根据基层工作经验总结提炼“热心接待、公心说法、交心沟通、恒心调处、真心化解”的“五心”调解法。拉家常、“姐妹谈心”等一对一的沟通,可以充分了解群众真实诉求,换位思考和“为民办实事”的态度有助于促进矛盾纠纷化解。

  据悉,2024年,该区牡东村“一家亲”婚调室入选首批省级“皖家平安”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示范室。“我们将继续完善‘一家亲’工作品牌,助力家庭和社会的平安,提升广大妇女儿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黄琼表示。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一家亲”婚调室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 2025-01-13 2 2025年01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