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之语”婚姻家庭加油站大石坝分站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 。(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王丽,你身体好些了吗?”
“谢谢牵挂,我正在配合医院积极治疗,目前情况稳定。”
这是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家之语”婚姻家庭加油站分站一通回访电话中的对话。
为更好地化解婚恋家庭纠纷,2021年以来,重庆市江北区妇联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区民政局,打造“家之语”婚姻家庭加油站,构建起1个区级总站+12个街镇分站+27个村(社区)、部门小站的格局,筑牢婚恋家庭纠纷化解三级防线,实现婚恋家庭纠纷“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三级站点”巧配合,高效化解矛盾
“小站化解‘小病小症’,分站攻克‘复杂病症’,总站破解‘疑难杂症’。”江北区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家之语”婚姻家庭加油站依托“三级站点”高效化解矛盾。
具体而言,小站在接访工作中运用法律知识处理婚恋家庭纠纷,让有诉求的妇女儿童和家庭在社区小站就近获得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一站式”服务。
针对小站无法解决的复杂矛盾纠纷,由街镇分站统筹专业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力量解决,总站破解“疑难杂症”。
针对分站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依托区级总站法律服务团队和心理咨询团队,联动力量,指导分站处置矛盾纠纷。
王丽和颜勇双方结婚10年后离婚,后两人又同居,但未再办理结婚证。
王丽查出来患乳腺癌晚期,颜勇知晓这个情况后,离开了双方共同的居所,解除了同居关系。因为离婚时大多数共同财产都分给了颜勇,王丽没有钱治病,需要医疗费,于是委托家人到江北区“家之语”婚姻家庭加油站瓦厂嘴社区小站求助。
小站工作人员很快赶到王丽家,并将这一情况向“家之语”婚姻家庭加油站大石坝分站、区妇联总站进行了汇报。江北区妇联了解到颜勇是辖区内的律师,于是联合区司法局给颜勇做工作。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颜勇同意资助王丽20万元医疗费。
据悉,2021年以来,三级站点累计解决矛盾纠纷56件,已成功解决未成年人伤害赔偿案件、离婚纠纷、家暴案件32件,有效防止了矛盾升级。
统筹资源强阵地,加强服务能力
据介绍,“家之语”婚姻家庭加油站成员由基层妇联主席、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志愿者、网格员等组成。
在此基础上,江北区妇联还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派驻专业律师、心理咨询师进驻站点,“窗口化”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纠纷调解、心理服务、家庭指导、素质提升等公益服务和24小时线上咨询服务。
一方面,江北区妇联成立“法理安家”巾帼志愿服务队,146名志愿律师组成12支队伍,“一对一”服务辖区12个街镇。律师常态化入驻街镇社区妇女儿童维权站点,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家事调解等公益服务,2024年上半年,驻点律师接待咨询56件,为社区群众解了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江北区妇联派驻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入驻区法院、区检察院,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和涉未成年人案件监护人及家庭成员开展心理疏导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截至目前,项目组开展心理测评133人次、心理咨询256人次、家庭教育指导177人次。
为提高纠纷调解效率,江北区妇联还组织律师团队提供线上答疑服务,针对站点接访情况中发现的问题,随问随答,并定期为小站“开小灶”,个性化提供培训。
线上线下广宣传,提升法治意识
“什么是家庭暴力,它有哪些表现形式?”不久前,“平安家庭”大讲堂走进江北区江北城街道桂花街社区“家之语”婚姻家庭加油站。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婚姻中的自我保护——家庭暴力应对”,北京盈科(重庆)律师事务所律师卢婷婷对家庭暴力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呼吁大家提高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并介绍了面临家庭暴力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为提高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江北区充分发展巾帼志愿者队伍作用,开展普法面对面活动。通过社区宣讲会、趣味答题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目前,“平安家庭”大讲堂走进三级站点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00场,覆盖群众1万余人。
此外,总站律师团队还围绕群众关心的离婚、继承等领域的问题,录制“以案说法”系列视频,开展法律微课、视频直播、网上答题等线上法律宣传,覆盖群众10万余人。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