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开原用心用情缓解驻地官兵寒暑假“带娃难”

“红色托管班”成为假期里的暖心课堂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 陈俊峰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 陈俊峰

  “妈妈,您快送我上学去吧!”

  1月14日一大早,放下手里的碗筷,家住辽宁省开原市新城街道的10岁军娃姜梓桐就亮开了嗓门,嚷着让妈妈送自己去上学。

  学校放假,街道“开学”。辽宁省开原市中小学放寒假的第一周,驻地部队官兵的21名子女便背起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新城街道党工委开设的“红色托管班”,在专业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下温习功课、学习才艺、开展年俗文化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他们不用上班族的父母操心费力,也不用交纳任何费用,便与小伙伴们一起品味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实现一个个“微心愿”,收获一段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

  假期学校开在“家门口”

  为了使驻地部队官兵“工作带娃两不误”,自2022年寒假起,开原市新城街道联合开原市人武部、共青团开原市委,每年寒暑假开设一期“红色托管班”,面对辖区驻地部队军人家庭就读小学的孩子招生,无偿提供托管服务。截至目前,已经连续开设7期,先后以“根正树直,快乐假期”“红色研学,传承精神”“树凌云之志,做栋梁之材”等为主题,累计托管百余名军人家庭的小学生,被驻地官兵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假期学校”。

  室外滴水成冰,室内热气腾腾。数十张桌椅“量体裁衣”,尺寸与孩子们的身高、体型相匹配;数盏灯光照耀之下,活动空间开阔整洁,各类教具玩具一应俱全,全然不像临时开设的班次。在活动课堂上开展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研学课堂上参观博物馆、国防教育基地、红色地标,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在特色课堂上学习书法、绘画等,大家互相带动与促进,度过一个健康、温暖、充实、安全、快乐、富有意义的假期。而他们的父母,也因为卸下假期孩子无人看护的沉重包袱,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之中。近4年来,有17人因为工作成绩突出立功受奖。

  红色教育“双向奔赴”

  “把爱送军娃,同心护成长。”为了帮助军娃们提升综合素质,从街道党工委精心挑选出来的“红色托管班”管理人员,坚持不懈地引入多方智慧,持续完善课程内容从“有”到“优”。他们发动年轻工作人员和放假返乡的在校大学生担任教师,结合个人特长开设剪纸、舞蹈、科普、故事会、读书演讲、手工制作、趣味运动等30余种课程,并围绕红色文化、光荣传统、假期安全自护、成长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教学。多元化的特色教育实践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先后数十人在学校组织的技能竞赛、社会活动中获得各种奖励。

  “大手牵小手,一起向未来。”2024年夏天,一场特别的活动,长久地留在军娃叶一泽的记忆深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与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暑假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红色托管班”。十几名大哥哥大姐姐们,通过有奖问答形式,生动讲述中国少年先锋队故事、满族嬷嬷人剪纸与德国剪纸故事等,军娃们听得入迷、学得认真,梦想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植入心底。同时,与军娃们的近距离接触,也激发出学子们热爱国防、报效国家的无穷动力,日前已有9名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报名参军。

  这些孩子们的父母为岁月静好披荆斩棘,为万家灯火枕戈待旦,时时让人感动。“红色托管班”自从开办以来,就牢牢吸引了“雁归计划”中在校大学生的目光,个人线上线下申报者络绎不绝。管理人员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吸纳综合素质过硬、有情怀有爱心的优秀大学生加入教师队伍,并明确岗位职责,推动托管工作向规范化、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一些大学生在精诚服务军娃和与家长接触过程中,近距离感受到军人风采,净化灵魂、纯洁思想,也留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结。

  解决军人家庭“急难愁盼”

  三九寒天的开原市区呵气成霜,临街的“红色托管班”不时传出欢声笑语,粘住了在珠海科技学院就读的学生郝秋盈急促的脚步。两年前,她在“红色托管班”担任管理老师,与孩子们一起练书法、练合唱、练太极拳,不仅荣获了由共青团开原市委颁发的“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证书,还收获了一群军娃小朋友们的留言与祝福。她动情地说:“这里为人打开了感知和了解军人与军人家庭的一扇扇窗户,孩子有朝气、守纪律,并且勤奋好学,他们在部队工作的家长令人敬佩、值得尊崇和学习,每次路过时都会拐进去看一看,送上一份礼物和美好的祝福。”

  “孩子能到‘红色托管班’这么好的环境里成长进步,受到社会各界如此多的关心和照顾,我们每个家庭都感到非常荣幸与温暖。”连日来,无论是早早送娃的父亲,还是下班后接娃回家的母亲,看到孩子们受到亲人般的呵护,脸上都洋溢着甜甜的笑。他们深受感动和激励,表示决不负第二故乡政府和人民的关心厚爱,一定尽己所能,为部队建设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忠诚守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教育托管有道,红色新城制造。”“红色托管班”饱含对军人的尊崇,向全社会传递满满的正能量,带动开原市形成全社会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奏响送温暖、解难题的“大合唱”。据不完全统计,各级近年扎实推动30余项军人军属各项权益保障政策落实落地,倾心解决部队官兵转业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等急难愁盼问题70余件,转业军官100%安置到机关公务员岗位,退役士兵95%以上安置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100%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得到优先安排。

中国妇女报军旗飘飘 4“红色托管班”成为假期里的暖心课堂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 陈俊峰2025-01-18 2 2025年01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