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县田铺大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民房变民宿 村民致富路上忙起来

    苍山怀抱、绿水环绕的田铺大塆。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雅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坐落于大别山青龙岭山下,是一个依山傍水、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街道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村落房屋始建于明末清初,为典型的豫南民居。

  昔日的田铺大塆是一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守着绿水青山却找不到饭碗,村民大都务农或外出打工为生。如今,田铺大塆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美丽乡村,保留乡村文化肌理,打造豫南建筑特色小店,因地制宜解决当地就业,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的底色,“村落景区+观光休闲+地方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载体。短短数年,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小房间承载大梦想

  时光回溯到2019年9月16日,田铺大塆“老家寒舍”民宿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在“老家寒舍”民宿店,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服务设施,同店主韩光莹一家围坐在一起交谈。

  “总书记说,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这话不单我牢牢记在了心里,所有田铺大塆村民都记在了心里。”韩光莹说。

  “老家寒舍”门口有竹、门头挂匾、院里设茶,干净整洁的堂屋内一幅“蕉岭烟云图”格外醒目。

  “2014年的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的消息,家乡大塆村赫然在列,我就意识到回国开店的机遇来了。”韩光莹说。

  在偏僻的山沟里经营民宿,会有游客光顾吗?究竟是选择盲目跟风建造现代化楼房,还是应当保留乡村原有的古朴风貌?面对质疑,韩光莹没有退缩。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投入20多万元,改造房屋,并亲自参与设计,尽可能多地保留了田铺大塆的原始风貌。如白墙黛瓦、飞檐斗拱的外观,老式的木床、雕花木窗、青砖铺就的地面等内部构造,让游客一踏入民宿,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古朴与典雅气息,较好地传承和保护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记忆。

  “老家寒舍”小院东边的半间老屋,改造成了“老家旺铺”。货品柜上摆满了当地出产的信阳毛尖、麻糖、蜂巢蜜等,“我这两三平方米的小铺,既是民宿的服务台,也是特产店。”韩光莹的妻子袁业叶介绍。

  如今民宿与小铺的收入,早已远超韩光莹当年出国务工挣到的辛苦钱,也超出了当年返乡创业时的预期,用袁业叶的话来说,“我们现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韩光莹发挥创业带头人作用,牵头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带动村里其他村民开办民宿,所有民宿规范经营,统一管理,携手共赢。目前,村里的民宿已达20家。

  农家乐服务持续升级

  在“老家寒舍”小院的西边,开了一家“英子饭店”,店面不大,仅有3张桌子,却处处彰显着整洁与温馨。老板娘曾祥英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刚进门的客人,一边还留意着后厨菜品的准备情况,一道道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农家菜肴陆续出锅……

  “旺季的时候我们一天曾招待过17桌客人,卫生来不及收拾,客人就坐上桌了!从早忙到晚,每天能挣4000元,有时候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呢!”曾祥英笑着说,脸上虽带着些许疲惫,但更多的是掩饰不住的喜悦,“以前哪能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咱这小村子吃饭呀,多亏了咱们村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把游客都吸引过来了。”

  “过去村民做菜比较咸、辣,油也比较重,县里组织开办了旅游大讲堂,让农家菜更加符合大众口味,也更健康。”田铺大塆景区管委会主任吴世忠说,“像‘英子饭店’这样生意红火的例子,给大家树立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参与到农家乐经营或者相关配套产业中来。”

  乡村为农民而建

  踏着石板路,穿过长廊,走过工坊,“八零后童年体验店”“不期而遇”“匠心工坊”等文创小店各具特色,完备的配套设施遍布村落各个角落,休闲广场设施齐全,村容村貌井然有序,吸引着游客慕名而来。

  据悉,在田铺大塆的规划建设中,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进苏州工艺设计团队和测绘队对村落进行详细排查,大到整体布局,小到一砖一瓦,登记造表,制图画册。对旧房屋的修缮、新居室的建设都严格规划审批,力争使整个村庄外观和谐,格调一致。确立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大拆大建的改建原则,最大程度保留历史风貌。

  “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我们不断在保护良好生态、改造传统村落、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田铺乡党委副书记吴萌说,“我们一直坚持‘乡村一定要为农民而建’,依照现有配套的设施、发展的产业以及接下来要建的共富摊位,都是要让农民富起来的手段、让返乡人员创业就业的手段、让村子热闹起来的手段。”

  “发展旅游如果只靠村民,很难发展壮大,所以田铺大塆引入了创客团队,利用闲置农房开办了20多家创客小店。”据吴世忠介绍,2023年田铺大塆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造,并主动与浙江礼乐、河南爱培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等客商对接,招引省级刺绣传承人、返乡创业者,新建非遗体验研学中心、非遗展览馆、大别山刺绣馆、文创工坊等创客小店6家。

  据当地相关部门统计,2019年9月以来,田铺大塆返乡创业人员增至44人,常住人口由210人增加到252人。民宿、农家乐分别增加到20家、11家,新增就业岗位50余个。截至目前,田铺大塆累计接待游客3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亿余元。其中,2024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

  “以前啊,咱这村子冷冷清清的,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天天都有游客来,热闹得很!我家孩子都打算回来做点小生意了,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村民韩光朋感慨地说。

中国妇女报乡村振兴 4民房变民宿 村民致富路上忙起来 2025-01-20 2 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