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集采药品质量要敢于监督严于监管

□ 韩亚聪

  □ 韩亚聪

  药品质量关乎生命安全,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这是全社会的坚定共识。在近期上海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医学专家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等问题。对此,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决定1月21日联合相关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医保部门迅速牵头调查,这种高效的互动,充分彰显了政协委员的责任意识与履职担当,同时也体现出国家对政协委员民主权利的高度尊重与切实保障,彰显出我国政协制度的巨大进步。

  药品集中采购作为一项意义深远的医改举措,旨在确保药品质量过硬的基础上,凭借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降低成本,进而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其成效显著,有目共睹。然而,必须明确的是,“降成本”的前提与底线是“保质量”。倘若药品仅仅做到了价格低廉,却未能保证相应的质量与药效,那么不仅背离了集采的初衷,更会对患者权益造成损害,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对整个医疗生态而言,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而健康则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我们坚信,集采药品的整体质量是值得信赖的,但对于个别药品可能潜藏的质量风险,绝不可掉以轻心。正如上海医药界专家所指出的,集采药品可能出现诸如“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泻药不泻”等质量不稳定现象。面对这些质疑与反馈,相关部门不仅要诚恳接受民主监督,广泛收集各方意见,扎实做好证据收集、数据整理以及深入调查工作,还要全力完善药品质量监管体系,健全临床医生用药反馈机制,充分满足患者对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多样化需求,持续加强质量监控的力度与持续性。唯有如此,才能切实保证集采药品既物美价廉,又能充分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新药品管理法明确我国药品监管遵循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无论调查结果如何,此次反馈与处置都具有特殊意义。它传递出全社会对药品质量的高度关切,推动相关部门查漏补缺,倒逼药企自律,必将进一步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集采药品质量监管体系,促使“好政策”与“高质量” 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为群众的健康福祉筑牢坚实保障。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保障集采药品质量要敢于监督严于监管 □ 韩亚聪2025-01-21 2 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