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伴随着晨曦中的鸡鸣鸟叫,太阳公公懒洋洋地爬上了山坡。阳光直透窗户,洒在宽大的架子床上。10岁的欣欣从暖暖的被窝探出头来,一骨碌穿好了衣服,并叫醒下铺的两个弟弟。
寒假开启的第一天,正是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新乐村这姐弟仨与“爱心妈妈”约定的见面时间。因为母亲去世早,姐弟仨与父亲韦盛荣挤住在约7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这个房子还是当地政府在脱贫攻坚时为一家子建造,红砖白墙,两室一厅。
10时许,汽车轰鸣,脚步声近。孩子们知道是“爱心妈妈”来了,飞奔迎了出去。“哇,是奥特曼卡片!”9岁的旭旭收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新年礼物,惊喜地发出尖叫。欣欣抱着崭新的毛绒娃娃亲了又亲,8岁的祥祥则迫不及待地打开零食袋,吧嗒吧嗒地吃了起来。
看着孩子们沉浸在兴奋之中,“爱心妈妈”刘珍很是感慨:“这些东西城市的孩子很容易获得,在村里却显得珍贵。”刘珍是南宁市良庆区宋厢社区党委书记,近年来积极参加南宁市妇联组织的“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还把社区家长学校的老师和爱心女企业家动员起来,一起对新乐村这三姐弟进行长期的“多对一”帮扶。
“一年前走访慰问这个家庭,当时三个孩子挤睡在一张窄窄的床上。后来,我们送来了一张上下铺木架床,让他们能够分开睡。”刘珍欣慰地看到,孩子们把床上的铺盖被褥叠放得整整齐齐。
这一年,除了常到家里看望走访,宋厢社区“爱心妈妈”还把孩子们接到了市里,带他们去医院检查身体,和城里的孩子一起玩乐、生活。关系日益融洽,姐弟仨从开始不愿交流到现在有什么话都跟“爱心妈妈”倾诉,笑容无邪灿烂。
米面粮油、牛奶零食、文具玩具……这次,“爱心妈妈”把过年的物品都给这一家子备齐送来了。看到欣欣头发遮住了的额头,一位“爱心妈妈”当即拿来皮筋教她怎么绑实头发。显然,这项技能父亲韦盛荣并不掌握也传授不了女儿。
韦盛荣个子不高,不善言谈,静静地站在一旁,满是柔情地看着孩子们弥补缺失的“母爱”。为了照顾三个孩子的日常饮食起居,韦盛荣没有外出务工,新乐村村委会给他安排了一个每月900元的公益性清洁岗位,加上一家四口每人350元低保补助,兜底性保障防止了家庭返贫。
阳光和煦,微风不寒。南宁市妇联举办的“把爱带回家 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新春送温暖主题活动开进了新乐村。孩子们涌向小广场,猜灯谜、套圈圈,游园现场欢声笑语。新春送福环节,书法老师热情挥毫,为村里的老人书写春联和福字。“一老一小”,其乐融融。
村里的年轻人则在辛勤地劳作着。在漫山遍野的甘蔗地里,他们抓紧砍收甘蔗,装车送去糖厂。在水库的麻鸭养殖基地里,他们养殖的、每天出栏三四百羽麻鸭,成为南宁市一家连锁餐饮的专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最终还是要靠人,激发原生动力,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南宁市妇联驻新乐村第一书记韦宇航感慨地说。如今,新乐村食用菌产业基地可年产50万—80万个菌棒,累计为130名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参与合作种植。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南宁市妇联一直以来定点帮扶新乐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持续关爱“一老一小”,春和景明气象在新春烟火中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