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 我在岗!

    派警后,接警员登记完善警情内容。景韵润\摄

    韩文文(左)为旅客答疑解惑。高亚菲/摄

    张艳霞(右一)正在分诊台前工作。高越\摄

    赵增风、陈玉芳、李莎莎、慕桂英(自左向右)在清洁后的街道上。高舒帆/摄

  编者按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有一种力量叫担当。新春佳节,在万家团聚的时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休假,舍下“小家”,服务“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只为守护更多人的岁月静好,成就万家幸福团圆。让我们跟随女报记者“新春走基层”的脚步,聆听这些劳动者的故事,致敬春节里的每一位“坚守者”。

  24小时平安守护“不断线”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

  “您好,这里是平陆110三号接警员,请讲!”“请您保持电话畅通,民警一会儿与您联系!”……

  1月28日,除夕,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坐落在县城条山大街上的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大厅里,却是一派忙碌景象。

  上午8点,3名接警员与上一班接警员进行工作交接后,开启了“不打烊”的温情守护。

  叮铃铃,接警员立刻接起电话,一边耐心询问报警群众,一边熟练地录入信息,快速判断警情性质和类别后,按照既定流程将警情分配给相应的警力部门。

  从接听报警、询问情况、判别性质、下达指令,到跟踪反馈、核实警情、记录备案,指挥中心内10位女接警员24小时轮流坚守,全神贯注地接听着每一个报警电话,只为争分夺秒解决人民群众的燃眉之急,守护万家团圆。

  三声之内必接警,一分钟内必派警,这是110指挥中心对接警员的要求。原琪从事接警工作已有8年,是一名资深接警员。在她看来,“110是最安全的数字,是永远不会断线的电话。”

  “前一天我们接到报警50多起,其中治安、交通各10余起。”原琪介绍,除了接听报警,接警员还要统计分析前一日的警情,同时抽取部分警情进行回访。

  “春节期间,全县职能部门通过值班电话都能联系到,所以无论是居民家中突发的水电故障,还是道路上出现的交通小状况,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高效处理,各部门紧密协作,让大家的生活不受影响,安心度过春节假期。”原琪说。

  瑞雪兆丰年。年前几天,平陆下起了大雪,110指挥中心的接处警工作也平稳有序地开展着。原琪说:“这几天因为下雪,交通警情会多一些,为了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我们会及时接处警,并做好跟踪反馈。同时,随着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增多,我们还会做好视频巡逻。”

  指挥大厅忙碌的身影里,不乏第一次在春节值班的接警员,刚来指挥中心工作五个多月的吴梦娇便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会从早上8点工作到中午12点,下班后和家人团聚一下,晚上6点再回到接警席,在工作中度过守岁之夜,初一早上8点下班。”

  “家人都很理解我们的工作,除夕晚上虽然不能和家人团圆,但是接到报警后能帮群众解决问题,能为人民服务,感觉挺好,挺开心的。”在吴梦娇看来,这次春节值班和平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虽然我们也盼着与家人相聚,但为了能让更多人共享团圆时刻,我们会打起十二分精神,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来电,更细致地处理每一起警情。”

  “人民群众的安全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原琪说,365个日夜里,平陆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女接警员们早已经习惯耳畔响起“叮铃铃”的旋律,接警大厅内的3个接警席位,承载着平陆县约1200平方公里的接处警任务。在这阖家团圆之际,平陆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女警们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用心守护这座小城的祥和与安宁。

  爱心服务情切切 高铁站里暖融融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大年初四,北京南站落下零星小雪。温暖的候车大厅不似节前人潮汹涌,却也人来人往。

  在紧靠着北京南站2层2A检票口的位置,是为广大旅客排忧解难的京铁爱心服务区。

  “城际检票口往哪儿走?”

  “请您往前走,20检票口就是。”

  ……

  早上8点,北京南站客运车间京铁爱心服务组班组长韩文文已在服务台就位,接待前来问询的旅客。

  “90后”的韩文文清秀文静,已是工作14年的“老铁路人”。每天早上7:50,她会先到点名室点名,接收当天的列车开行情况和重点事项,然后到主要负责的区域巡视。去年1月,韩文文开始担任爱心服务组班组长,如今正满一年。

  “我们一个班组24个人,主要负责管辖爱心服务区、儿童娱乐区、重点旅客候车区、军人候车区、母婴哺乳室。只要旅客有需要,我们就得上。”韩文文洪亮的声音透着十足的干劲儿。

  不一会儿,韩文文的对讲机内传来同事的呼叫。她眉头微蹙,边点头边说:“好的,我知道了。”只见她麻利地推出一辆轮椅,很快消失在人群之中。

  “有个小朋友腿脚不方便,得用轮椅把他送上高铁。”来到爱心通道前,韩文文搀扶着小男孩慢慢坐上轮椅,叮嘱他别蹭脏衣服。“多亏有铁路工作人员,帮了我们大忙。”男孩的妈妈不停地道谢。上了高铁后,男孩和韩文文挥手告别,她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回到服务台,来不及喝口热水,韩文文又被几名旅客围住。平时旅客们询问最多的是进站和出票流程相关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五花八门的需求。有的旅客会借手机取卡针,有的借针线包或尼龙绳,为了方便旅客,服务台准备了爱心百宝箱和药箱,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岗位需要随时刷新,记录重点旅客申请预约情况、及时与旅客对接、接听旅客电话等。我们针对预约的重点旅客进行‘一登记、二确认、三核实、四叮嘱、五服务’的私人定制服务。像无陪伴的年长旅客、视觉(听觉)障碍旅客等都属于我们服务的对象……”

  正说着,韩文文突然朝对面看了一眼,就几步跑了过去。原来是她注意到对面母婴室门口有位旅客像是需要帮助。经过询问,在得到韩文文的确认后,这名旅客把抱着宝宝的妻子叫了过来。韩文文帮她打开母婴室的门和灯,并细心地拉上了窗帘。

  在铁路干线坚守的14个春秋,韩文文默默服务了14个春运时刻。虽然自己不能及时与家人团圆,但能帮助成千上万的旅客回家,让韩文文感到心里暖暖的。

  很多旅客再次踏上旅途时,会认出韩文文,像家人朋友一样亲切地对她嘘寒问暖。“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觉得助人为乐,帮助旅客会有成就感、收获感、幸福感。”

  说话间,一位外国旅客被领到爱心服务区。得知这位女士不会讲中文且还没购票,韩文文马上联系同事帮她办理购票,同时用翻译器耐心和她交流。“Thank you very much!”这位女士紧紧握住韩文文的手,激动地道谢。“她不一定会记得我,但一定会记得中国高铁的优质服务。”韩文文腼腆地笑了。

  谈及自己的新年愿望,韩文文满怀希望地说:“希望自己能够提高业务水平,争取让服务效率和质量更上一层楼。”

  坚守“医”线护百姓安康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大年初二,在陕西省神木市医院急救中心内,分诊台前的护士们与往常一样依旧忙碌个不停。

  “急诊人的字典里没有节假日。”神木市医院院前急救科护士长、急诊科副护士长张艳霞说话时目光仍追随着往来病患,“无论是春节还是其他节假日,急诊科都必须24小时不间断正常运转,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护士实行三班制,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张艳霞介绍道,“春节期间,患者可能因饮酒、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原因就诊,晚上往往比白天更忙碌,所以急诊科的工作量依旧很大。”直到中午,护士们仍被患者及家属团团围住。一位护士小跑着送来盒饭,张艳霞说:“实在是没时间吃饭,忙完了大家才能轮流吃午餐。”

  “孩子春节在家玩耍突然摔倒了”“我突然觉得头晕,看看是怎么回事?”“被宠物咬了,请问在哪里打针?”……急诊科是春节期间最忙碌的科室之一,分诊台此起彼伏的询问声与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交织成一首特殊的“新春序曲”。

  张艳霞告诉记者,仅大年初一一天,抢救室就接收了13名危重患者,包括脑出血、脑梗、心肌梗死患者等,大家丝毫不敢放松警惕。“我们放弃与家人共度新春佳节的机会,全力以赴守护患者的健康。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周到、细致、专业的治疗与照护。

  急救中心门前,数辆救护车与一架直升机如卫士般随时待命,无论是在市区边缘还是乡镇村落,都能迅速铺开生命的救援网络。

  “医护人员接到120指挥调度电话后,必须在3分钟内出诊,并随时与病人沟通,询问身体状况并给予相关指导。病人上车后,我们会首先建立静脉通路,进行吸氧、心电监测和血压监测等。如果是比较偏远的乡镇,或是遇到大雪封山等特殊情况,医院还会用直升机进行救援,能大幅缩短救援时间。”张艳霞介绍道。

  “我们团队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女性,每个人的能力都很强。”张艳霞认为,急诊科的工作强度大,也充满挑战,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和紧张的护理时间,这种高强度的工作非常锻炼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由于急诊科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疾病,这种多样化的工作环境也有助于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张艳霞看来,院前急救护士需要具备急救技能、病情评估与处理能力、设备使用能力、专业知识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与应变能力等,要能快速评估伤情,熟练掌握救护车内所有设备的使用技术,如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等。

  从进入急诊科的第一天起,十几年来,张艳霞几乎每一个春节假期都在工作中度过,但她的家人非常理解。“我生活在医学家庭,父亲、哥哥都是医生,因为特别崇拜父亲,从而种下了学医的种子。”张艳霞说,亲眼见证病人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治,那种感动与成就感难以言表。

  服务一方百姓,守护人民安康。谈及新年愿望,张艳霞话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医院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高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团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形成更加紧密、高效的急救团队,也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不断提升能力,为急诊科和院前急救科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环卫橙”奉献成就城市春“洁”之美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舒帆

  2月1日清晨4时许,整个城市还在沉睡,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63岁的赵增风同往常一样,整理好保洁车、竹扫把等清洁工具,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赵增风是湖南仁仁洁环境清洁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分公司的环卫工人,主要负责张家口市宣化区钟楼大街至北城墙根街路段的清扫保洁。

  5时,赵增风到达负责的片区街道,开始清扫道路,“沙沙”的响声在空旷的街道上格外清晰。寒风凛冽,她的脸被吹得通红,眉毛上也凝结了一层层薄薄的“冰珠”,手中的扫把却一刻没有停下。

  6时许,赵增风完成清扫工作,熟练地将垃圾装进保洁车,运送至指定地点倾倒。短暂地休息后,7时许,她又开始了片区内的保洁工作,捡拾便道等区域出现的垃圾。

  一直忙碌到12时,赵增风结束了上午的清扫工作。由于年纪渐长,长时间的工作让她的腿有些酸痛,走起路来略显笨重。她揉着腿笑言:“都习惯了。”

  “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赵增风自豪地说。

  据了解,春节期间,宣化区的环卫工人仍然按照平日的工作时间进行清洁打扫,每日早上5时,全体环卫工人准时上岗,对城市道路进行全面普扫;7时至18时,每时段分小组轮流进行街道保洁工作;夜晚的值守时间会一直持续到21时,甚至更晚……

  “我是一名‘老环卫工’了,孩子们都很理解我的工作。”赵增风说。事实上,不仅是今年春节,在赵增风做环卫工人的10余年间,每一个春节,她都是在默默守护城市环境的工作中度过的。

  赵增风是众多环卫工人的一个缩影。54岁的陈玉芳已经有20多年在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48岁的慕桂英也有17个年头在工作中度过春节……正是一位又一位这样的“老环卫工”不辞劳苦,悉心维护着城市的整洁与美丽。

  “这个地方再打扫一下。”“那边还有垃圾得多注意。”清晨5时许,在街道上忙碌的,除了清扫的环卫工人,还有负责路面质量检测的员工。李莎莎是湖南仁仁洁环境清洁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分公司的品质经理,主要负责对环卫工人的作业进行巡检与抽检。

  “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精细化保洁,用没有烟头、没有狗便、没有任何小广告等细节化的标准来检查环卫工人的作业。”李莎莎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11年,她虽未直接拿起扫帚清扫街道,却也是城市环境的重要“守护者”。

  “不上路,心里就不踏实”,这是全体环卫人共同的心声。保洁车、竹扫把早已成为她们形影不离的工具,她们默默奉献,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奉献,守护着城市的洁净,绘就了城市最美的底色。

中国妇女报特别报道 4这个春节 我在岗! 2025-02-06 2 2025年02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