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们,你们想过吗?在没有电话、没有微信的古代,人们是怎样联络和通信呢?河北省怀来县的鸡鸣驿可以给出我们答案。
这座保存完好的古驿站,堪称中国古代通信网络的标本,它告诉我们,古人是如何运用智慧和科技,构建起一个高效的“信息网络”。
如果把古代社会想成一个巨大的身体,驿站系统就是它的神经网络。信息像神经信号一样在驿站间传递,送到帝国的“大脑”——都城,或者是“四肢”——边疆。
现代的光纤通信,依赖节点来连接线路,而驿站,就是古代信息传输线路的节点。
我们在看古装剧时,肯定听过,要紧的信息,都得“八百里加急”!但车、马、人都需要休息,毕竟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而驿站,就是传递信息的人换马、休息的地方。
鸡鸣驿是我们能找到最完整的“古驿站标本”,八百多年前,成吉思汗西征时建立。凭借地理优势,它成为西北进京的第一大驿站,到清朝更是北方第一大驿城。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为信使和驿马提供最大方便。
它曾是京城与西北的枢纽,每天都有信使、马匹来来往往。不打仗时,成群的驼队经过鸡鸣驿,穿越辽阔的草原,准备到遥远的欧洲进行国际贸易。鸡鸣驿历经岁月变迁、时光洗礼,默默讲述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没有光纤的时代,也能创造出高效的信息网络,联通广袤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