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支持”落地的关键,在于成本分担机制

□ 莫兰

  □ 莫兰

  生育休假制度已日趋完善,当前,各省(区、市)产假普遍延长至158天及以上,但落实情况还不尽如人意,仍有部分人对于“育儿假”“陪产假”等生育休假政策知之甚少。

  以鼓励男女共同育儿的陪产假为例,北京市总工会的调查显示,41.78%的受访职工没有休过陪产假,39%的受访职工不知道单位是否提供陪产假,担心影响工作主动选择不休的达到64.53%。

  而当被问及陪产假执行时,企业方的回复往往是“暂时无法执行”“等待具体实施细则出台”“放假的成本承担不了”。这固然像是推搪之词,却也道出了用人单位的现实之困:各地标准不统一,缺乏细则,分担比例不明确,成本难负担。

  如何平衡劳动者利益、用人单位利益和社会利益,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始终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施政水平。

  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此后各地加快了落地的步伐。

  在今年1月中下旬召开的全国多地省级两会上,不仅“婚育支持”成为《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热词”,也是代表委员们踊跃建言的重点。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湖北省2025年十大民生项目清单,第一项就是“纾解生育后顾之忧”。此外,北京、天津、浙江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了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推进托育建设等举措,足见决心之大、力度之强。

  但“婚育支持”落地的关键,还是在于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保障兜底,制定实施细则;另一方面应该出台正向的激励措施,通过减税降费进行补贴,鼓励企业积极推行“育儿假”“陪产假”。同时,用生育保险或社保基金覆盖假期工资。除了正向引导外,也要奖惩结合,用法律给予“育儿假”“陪产假”一定的强制性效力。作为企业,也要勇于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落实好生育休假制度,从短期来看,或许会损失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每一个家庭,也要鼎力支持夫妻共同育儿,构建两性和谐的家庭环境,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婚育支持”,全社会每一分子都责无旁贷。

中国妇女报要闻 1“婚育支持”落地的关键,在于成本分担机制 □ 莫兰2025-02-11 2 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