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堰河村“巧厨娘”成乡村旅游亮丽风景线

走绿色路吃旅游饭 蹚出富民兴村新路子

走绿色路吃旅游饭 蹚出富民兴村新路子

  今年春节期间,湖北襄阳谷城县堰河村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仅年俗文化节开幕当天,旅游综合收入就突破了1000万元。在村妇联的带领下,堰河村16支妇女小组各展所长,这支近百人的“堰河娘子军”队伍,每年创造了几千万元的收入,为山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鹏

  元宵已过,湖北襄阳谷城县堰河村的“年味”却丝毫未减。古色古香的年货大街上,腊鱼腊肉、木耳香菇等土特产琳琅满目,吸引着游客们驻足选购;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山野农场围炉煮茶,欢笑声此起彼伏……

  据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堰河村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仅年俗文化节开幕当天,旅游综合收入就突破了1000万元。到堰河村来一场“微度假”,感受浓郁的乡土年味,已经成为不少襄阳市民的新选择。

  16支妇女小组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地处鄂西北山区的堰河村,曾经是“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的穷山村。如今,村民搭乘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车过上了好日子,堰河村也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绿色示范村”等称号,并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这一蝶变过程中,堰河村的16支妇女小组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村妇联的带领下, “巧厨娘”“俏管家”“趣导游”等特色小组各展所长,从厨艺提升到民宿管理,从导游服务到特产开发,处处可见穿着蓝色工装,头戴蓝色印花头巾的“堰河娘子军”身影。这支近百人的队伍,每年创造了几千万元的收入,为山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堰河村第一家农家乐“银杏山庄”的创办者是村妇联执委李桂茹。开业第一个月,平均日接待量超过500人次,翻台率超过300%,腊蹄、土鸡、锅巴饭……最原始的农家味道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

  堰河农家乐火起来后,村民们纷纷到店里“打工”取经,李桂茹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待客、炒菜,银杏山庄成了堰河村农家乐的培训班,更多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为了提高菜品和服务质量,李桂茹时常将大家召集在一起交流经验,改进烹饪方法。村妇联副主席翟金丽还凭借一道炭锅腊蹄荣获湖北省首届厨嫂大赛金奖。在李桂茹的引领带动下,堰河村组建了“巧厨娘”妇女小组,大家结伴前往四川、武汉、山东等地学习经验。如今,堰河村农家乐远近闻名,“巧厨娘”妇女小组成员多次受邀外出教授厨艺,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巧厨娘”成为堰河村乡村旅游发展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堰河娘子军”推动发挥妇女自主创业优势

  随着游客的激增,堰河村不少农户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为了避免宰客杀熟、恶性竞争的不良风气出现,福德楼民宿经营者闵谷月主动将民宿经营者召集在一起,组建了“俏管家”妇女小组。“俏管家”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原则,将民宿经营纳入村合作社的管理之内,实行统一定价,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也带动了全村民宿服务品质的逐步提升。

  为了给旅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村委会委员、妇联副主席侯海燕将沟通能力较强、熟悉堰河风土人情的妇女群众拉进了“趣导游”妇女小组。每逢节假日,侯海燕根据团体游客到达时间和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排班,每名“趣导游”妇女小组成员都身兼多个角色。拿起话筒,她们就是导游,将堰河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穿上表演服,她们就是演员,能登台表演;系上围裙,她们又是“厨娘”,能下厨做菜。

  “80后”赵玲玲是一名“新堰河人”,2004年嫁到堰河后曾和丈夫长期在外打工。2019年,两人回到堰河,从红火的乡村旅游中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村里的面点师培训班开班,赵玲玲主动报名参加,学会了制作茶香酥的手艺。随后,夫妻俩一起开发了手工茶、茶香酥、茶油等多种旅游商品,并专门注册了商标。在赵玲玲的带领下,村里成立起“勤娘子”妇女小组,组员们从以往的“卖货郎”化身为茶艺师、面点师……把妇女自主创业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堰河村土特产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2024年,堰河村游客接待量突破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这当中离不开‘堰河娘子军’的贡献。”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说,堰河村的特色妇女小组充分调动了乡村妇女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在弘扬优秀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一年,堰河村将继续发挥妇女小组的作用,不断做大旅游市场,做响堰河品牌,推动乡村持久振兴,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走绿色路吃旅游饭 蹚出富民兴村新路子 2025-02-15 2 2025年02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