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为切实解决当地妇女就业创业难题,搭建起通往梦想的桥梁,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妇联打造并挂牌成立了大理市首个妇女就业创业驿站。截至目前,已成功为9621人次提供临时用工机会,累计收入达134万元。
精准对接,打造就业“直通车”
“妇联搭建的这个平台帮了我们大忙,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在马路边等活儿干了,我们这些灵活就业的女性有了实实在在的依靠。”满江街道的李大姐感激地说。
年近五十的李大姐,因家庭琐事缠身且文化程度不高,一直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家庭经济压力如影随形。在得知妇女就业创业驿站的存在后,她满怀期待地前去咨询。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在详细了解她擅长家务整理的特长后,迅速为她推荐了合适的家政类零工岗位,并贴心地帮助她联系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凭借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李大姐很快赢得了雇主的认可。如今,她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能够为家庭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也找回了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
据悉,大理市妇女就业创业驿站创新采用“权威推荐+自主就业”的模式,集信息发布、洽谈对接、政策咨询等多功能于一体,全方位为就业人员排忧解难。通过打破就业信息交互的壁垒,建立起常态化的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务工妇女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了双方的“双向奔赴”,有效提升了大理市妇女就业创业服务的整体水平。
暖心呵护,健康防线“不缺席”
在关注妇女就业的同时,驿站还十分重视女性的身心健康。它充分整合“大理市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站”的资源,为前来咨询的妇女提供免费的基本健康体检服务。
太和街道的张大姐是一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平日里为了生计奔波忙碌,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驿站得知大理市妇联和市妇幼保健院正在开展“两癌”免费筛查活动,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筛查。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专业细致,不仅认真进行检查,还向她普及了许多实用的女性健康知识。
一周后,张大姐接到了进一步复查的通知。原来,初步筛查发现她的宫颈存在异常。经过更深入的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早期。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通过手术治疗,张大姐逐渐康复。回想起这段经历,她满含热泪地说:“多亏了这次免费筛查,让我能及时发现病情,是大理市妇联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大理市定期开展义诊服务,为适龄妇女提供“两癌”免费筛查,并针对义诊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专业的医学指导。通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健康体检等一系列举措,为前来求职和灵活就业的妇女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公共卫生健康服务。2024年,大理市完成“两癌”筛查5.22万例,救助51名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发放救助金12.75万元,为患病妇女送去了温暖和希望,缓解了她们的生活和经济压力。
权益护航,法律保障“不打折”
为了增强妇女的法律意识,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驿站专门设立了独立的咨询窗口。工作人员对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妇女都认真倾听、详细解答并做好登记,同时普及邻里纠纷、家庭暴力、婚姻纠纷、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提供专业律师“一对一”咨询服务。
今年48岁的冯女士年前收到一条声称她中了巨额大奖的短信,要求她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并缴纳手续费即可领取奖金。文化程度不高的她既看不懂操作内容,又担心错过这笔“巨款”,内心十分纠结。
于是,她来到妇女就业创业驿站求助。工作人员耐心听完她的讲述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起网络诈骗,详细地向她介绍了常见的诈骗手段,并结合实际案例资料和图片进行讲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冯女士恍然大悟,避免了财产损失,对妇联的帮助感激不尽。
家庭赋能,幸福生活“齐构建”
为助力城乡妇女实现就近就业,大理市妇女就业创业驿站积极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在企业与务工人员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市民晓妍曾因工作繁忙,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在学校出现孤僻、厌学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妇女和家庭,驿站整合大理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的力量,为求职和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开展个案和团体辅导服务。从夫妻、婆媳、亲子关系等方面入手,弘扬家庭美德,传播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文明家风,构建起有温度的家庭教育生态圈。如今,晓妍学会了平衡工作与家庭,孩子也变得开朗自信,成绩逐步提高,家庭氛围温馨和睦。
大理市妇女就业创业驿站通过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多方联动的良好局面。通过搭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合作对接等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妇女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优质服务,激发了妇女的潜能,让她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上绽放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