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敦化贤儒镇城山子村:

秧歌欢舞元宵送灯 古村里的烟火人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熙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熙爽

  吉林敦化的东牟山,是唐代渤海国的发祥地。这座古山脚下,坐落着中国传统村落——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贤儒镇城山子村。村落驻地是渤海国城山子古城遗址,村里不仅有古庙遗址、古城墙、古驿路等,还有传承百年的历史文化与特色民俗。

  “为了更好地传承村落历史文化,我们将特色民俗与节庆活动相结合。每年正月十五,村里都会举办秧歌表演与送灯仪式。”城山子村党支部书记丁海燕介绍。

  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傍晚5时许,城山子村党群服务中心小广场上,秧歌队已准备就绪。“咚!咚!咚!”欢乐的鼓声响起,表演正式开始。50余名村民列为两队,大家头戴花冠、手舞花扇,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扭动起来。

  丁海燕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我们的秧歌是‘地秧歌’,队员分别扮演‘花儿’‘丑儿’等角色,不追求动作整齐划一,讲究的是队形丰富、变化多端,有着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送灯仪式也是当晚活动的一大亮点。敦化市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城山子村驻村专家张指挥告诉记者,送灯习俗已在城山子村传承了130多年。

  “元宵节的晚上,城山子村家家都做灯。用面粉、土豆、萝卜等材料制作灯盏,用棉絮缠裹的蒿子充作灯芯,再倒上灯油,一盏灯就做成了。”张指挥介绍。

  晚上7时,装载了锯末和油料的皮卡车缓缓发动,每到一户人家的门口,一盏“锯末子灯”就会亮起,如同一堆小型篝火。

  “今年,送灯仪式还有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的含义。”为了纪念陈翰章、戴克政、江贤如等英烈,当晚,几位村民亲手制作非遗“红灯”,并冒着严寒为革命先烈送灯。

  看着村民们制灯的背影,丁海燕告诉记者:“秧歌、送灯等活动,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民俗。我们要在传承民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中国妇女报乡村振兴 4秧歌欢舞元宵送灯 古村里的烟火人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熙爽2025-02-17 2 2025年02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