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来,广州市妇联围绕“万事兴”品牌,着力打造市级万事兴维权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区级综合维权分站点全覆盖,区镇两级建立婚调组织188个,万事兴维权服务阵地和婚调组织互联互促,及时介入调处,跟进矛盾解决,调处婚姻家庭纠纷2875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林志文
“你可能是有产后抑郁的问题,我们能理解,一起想办法解决。”
听到心理老师一席话,岑女士郁积已久的委屈如洪水般喷涌而出,哇一声哭了。
“放轻松点,想哭就哭吧……”
这一番疏导调解,打开了结婚5年的岑女士与李先生的心结,调解结束后,夫妻双方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这一幕,发生在广东省广州市妇联万事兴维权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万事兴中心”)内。负责该案的社工麦霭妮从事家事调解工作多年,是一名资深金牌调解员。这样“心结消融”的场景,麦霭妮经常遇到。
为了给妇女儿童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到最优解,广州市妇联积极落实广东省妇联“粤家和”行动部署,自2022年以来,围绕“万事兴”品牌,着力打造市级万事兴维权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区级综合维权分站点全覆盖,区镇两级建立婚调组织188个,万事兴维权服务阵地和婚调组织互联互促,及时介入调处,跟进矛盾解决,调处婚姻家庭纠纷2875件。
“情理法”有机交融解心结
“夫妻间的矛盾往往源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对彼此情感需求的忽视,当双方都能放下成见,愿意倾听和理解对方时,矛盾就有了解决的可能。”麦霭妮表示,在处理家庭纠纷中,专业的指导往往是促成和解的关键因素。
何谓专业?万事兴中心的秘诀是三个字——情、理、法。
三者单独做到并不难,但三者有机交融却不容易。为此,广州市妇联联动市司法局,近两年下沉基层开展家事调解专题培训13场,培训调解员、基层妇女干部、巾帼志愿者等2400余名;与市律协联合组建“羊城律政佳人”志愿服务队,招募法律志愿者4700余人,平均每年提供法律咨询5000多人次;建立多元会商协调机制,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实现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工、职能部门骨干、高校专家“五方协作”,柔性化解各类家事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市妇联发挥‘联’字优势,加强多部门合作,引入‘妇字号’社会组织力量,采用‘线下一站式,线上全链条,管理数字化’服务模式,为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维权关爱。”广州市妇联权益部负责人表示。
对此,家住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的阿全(化名)和妻子阿欢(化名)深有体会。
据了解,阿全早年因为沉迷赌博到处欠债,后来又因生意失败,情绪暴躁,与妻子阿欢经常吵闹。一次吵架后,阿欢离家到外面居住,阿全联系不上妻子,一时冲动想要轻生,当地派出所民警、村干部耐心劝导几个小时,才把阿全劝了下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年9月开学后,校方未见孩子按时回校上课,经了解才知道阿全不准孩子上学,便立即把情况反馈至镇相关部门。
此后,赤坭镇妇联、派出所、学校、村委会多次上门给阿全做思想工作。在市妇联指导下,花都区妇联迅速对接玫瑰公益“速问”项目心理学专家黄小香,共同分析案情,商讨对策。
黄小香与阿全、阿欢深入沟通,对他们夫妻间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深刻分析。在多方努力下,夫妻俩最终达成和解。
聚合力多方联动化纠纷
广州市妇联权益部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发挥“联”字优势,她们有三个秘诀:一是妇联系统上下联动,制定工作指南,细化处置流程,全链条跟进形成闭环;二是多部门横向互动,与多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信息互通,案件共商;三是发动社会组织参与,争取慈善资金和专业力量支持,凝聚多元合力,做实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
目前,广州市妇联已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编制了服务指南,开展婚姻家庭纠纷分级风险评估分类处置工作。被评估为中高风险的案件,会及时报告同级综治中心,由综治中心进一步研判并协同有关部门处置。
据了解,万事兴中心也是广东省妇联“粤家和”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广东省已在地级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实现婚调组织“全覆盖”,推动村(社区)设立婚调室3296个,五年来全省共办理婚调案件2.7万多宗,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