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门难”到骑手参与社区共治

“骑手友好社区”为城市添暖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舒帆

    西三旗街道“清缘西里友好社区导览图”。

    西三旗街道供图

    骑手们在驿站内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 西三旗街道供图

    西三旗街道清缘西里社区“旗领驿家人”驿站。  西三旗街道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舒帆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风驰电掣,为居民送去生活的便利。订餐、买菜、送药……无论烈日高悬还是风雨交加,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就是骑手,是城市最忙碌的“摆渡人”,也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5号楼怎么走?”“您的小区我进不去,能不能下来取一下?”诸如此类找路难、进门难等问题也给外卖骑手畅通配送“最后一公里”带来不小的挑战。

  为鼓励新就业群体共建共治,成为城市治理的新力量,给予骑手更多关爱支持,全国多地积极探索建设“骑手友好社区”。“骑手友好社区”建设以来,骑手的日常工作有哪些变化?社区又有何新面貌?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实地探访了北京市海淀区的“骑手友好社区”。

  更便捷,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

  对骑手而言,社区是否“友好”,关键在于配送是否顺畅。

  “之前对小区的布局不熟悉,经常来回跑好几次才能找到正确的配送地址。有时候订单多,我心里也特别着急。”一直在海淀区西三旗街道跑单的女骑手贺江春说,“现在送餐速度快多了!”

  “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开展后,西三旗街道清缘西里社区频繁“上新”。一进入该社区,一幅“清缘西里友好社区导览图”映入眼帘。图中详细标注了电动车充电桩、出入口、驿站以及楼宇号的位置。简洁易懂的图示,为骑手清晰地呈现出一份导航指南。同步上线的电子版导览图也让骑手找路不再麻烦。贺江春说:“根据电子导览图可以提前查询好路线,不用中途停下来再找,很方便。”

  立体路牌、单元门牌以及新划分的骑手停车区,让骑手的配送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除了基础设施的升级,解决配送“进门难”的问题也是畅通配送过程的关键。“进门”牵扯到街道、物业公司、业主、骑手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同社区的规模、管理模式等各不相同,往往需要“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要找到保障社区安全管理与满足居民业主快速配送诉求的结合点。”西三旗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欢介绍,各社区的管理规定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的权利,推动“骑手友好社区”建设要在尊重管理规定的前提下,提升骑手送单的便利性与效率。

  为此,西三旗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多次到辖区内的配送站点、物业公司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听取骑手、社区居民和物业代表的建议,充分了解各方需求,让解决方案更切合实际。

  “骑手友好社区”的推进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据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美团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骑手友好社区”的新模式。为了让骑手通行更顺畅,望京街道与美团共同推出“速通码”,骑手仅需首次进门扫码登记,后续再次进入小区即可亮码通行。此外,美团还与头部物业企业进行合作,开发“骑手友好社区通行解决方案”。

  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沈阳……截至2025年1月,全国已有150多个城市建成1.6万余个“骑手友好社区”。

  更暖心,解决实际需求

  暖心服务也是建设“骑手友好社区”的重要命题。“要让骑手更有归属感。”王欢说。

  “骑慢点儿”“注意安全”……在清缘西里社区入口处,“暖心岗亭”的安保人员正提醒着送餐的外卖小哥。“我们要从入门就让骑手感受到友好氛围。”海淀区委社会工作部三科科长张然说。安保人员是友好社区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是骑手进入社区首先接触到的人,是社区友好最直观的体现。

  “暖心岗亭”不仅是人员友好的体现,也是一个小型驿站。打气筒、医疗包、小推车、手电筒、雨衣……在“暖心岗亭”里,各类应急设备应有尽有,以备骑手不时之需。

  沿着社区入口向前步行几十米,便是“旗领驿家人”驿站。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内,沙发、饮水机、微波炉、充电插座等设施一应俱全。驿站24小时开放,满足骑手“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饭菜能加热、闲时能充电”的需求,骑手只需输入密码便可进入。

  “忙完后,到驿站里休息一会儿,真是太方便了。”贺江春说。记者在驿站采访时是下午2点多,还未到送餐高峰期,3名骑手正坐在沙发上休息。

  不止如此,驿站里女性骑手友好的设施也很贴心。头绳、护手霜、小镜子、暖宝宝、卫生巾、姜糖……这是西三旗街道为女性骑手特意配备的“驿姐”暖心百宝箱。“我们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女性骑手多提供一些服务,给予她们更多关怀。”王欢说。西三旗街道还成立了新就业群体妇女小组,建立了“旗领·飒爽女骑士”微信群。

  据王欢介绍,西三旗街道积极打造集学习交流、应急服务、休憩放松功能于一体的“1+4+28+N”“驿站式”(1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4个商务楼宇、28个社区党群活动场所、N家工会暖心驿站)服务阵地,形成了街道、楼宇、社区、街区互联互通的阵地网络。

  驿站的墙面上贴满了骑手参加各类活动的照片,趣味运动会、冬至包饺子、参加社区义诊……“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高了,每次组织活动,他们只要有时间就会来参加。”社区工作人员说。

  今年春节,贺江春没有回老家贵州过年,在驿站里和其他骑手一起吃了年夜饭。“这里很有气氛,大家一起聊天吃饭,过了一个开开心心的春节。”贺江春说。

  更融入,解决社区治理需求

  “移动探头”“社区熟人”是骑手的别称,他们走街串巷,利用工作优势融入社区治理。

  一张楼道内堆放废弃物品的图片被骑手发送在了清缘西里社区“旗领驿家人”的微信群中。“好的,立马找人处理。”“废弃物品已处理。”不一会儿,社区楼道堆放废弃物品的问题就被解决了。

  西三旗街道、社区按照问题上报—任务分派—监督处置—结果反馈的流程处理,让骑手“随手办”。社区内,楼道物料堆积、卫生死角、电梯损坏等问题;街道上,路面损坏、护栏倒塌、电信通信线路等问题,骑手发现后会及时报告,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则联系物业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快速处理。目前,骑手已上报60余起街区安全隐患。

  骑手不只是社区的“过路者”,更是“志愿者”。西三旗街道以“随手办”为抓手打造“旗小帮”志愿服务队,通过政治理论“随手学”、社区巡逻“随手拍”、街区环境“随手清”、安全隐患“随手报”、文明风尚“随手宣”、公益服务“随手办”等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目前已有170余人加入“旗小帮”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还引入积分兑换细则,根据积分数量获取兑换物品的机会。“能够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很荣幸。”贺江春说。

  西三旗街道还组织辖区内的小朋友参与体验快递打包员的日常工作,让他们在角色转换中,体会快递员的不易,对快递员多一份理解。

  “社区有爱‘新’有所归 都是社区的一分子”“向骑手道一句辛苦了”“感谢骑手便捷生活”……清缘西里社区楼道里张贴的海报也传递着温暖的力量。“骑手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也是他们的家人。”清缘西里社区党总支书记赖红霞说。

  为骑手缴纳新职伤险、与国家开放大学联合推出“骑手上大学”项目……越来越多针对骑手的暖心举措正逐步落地。“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骑手的‘医食住行学’,从就诊需求、骑手餐、住宿条件以及个人发展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满足骑手的多元化需要。”张然说。各方齐心协力、共商共建,持续推动“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找寻社区良性治理、骑手权益维护、居民满意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妇女报民生关注 4“骑手友好社区”为城市添暖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舒帆2025-02-20 2 2025年0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