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幸福舱”助力孤独症儿童妈妈灵活就业

一辆车 一群人 一份爱

    “星星幸福舱”开张首日生意兴隆,“星星妈妈”们忙得不可开交。  受访者供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林志文

  蛇年大年初六,家住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的“星星妈妈”吴女士(化名)一早就精神抖擞地开工了。

  吴女士是一位孤独症患儿的妈妈,她工作的地方是花都区新华街道内一辆停在众康康复医疗中心屋檐下的“星星幸福舱”流动售卖车。“星星幸福舱”是一个专为解决孤独症儿童家庭困境而设计的灵活就业公益项目,该项目以流动售卖车为载体,通过提供系统的技能培训及支持,为“星星妈妈”们创造一个既能兼顾家庭又能获得收入的灵活就业平台。自2024年12月2日正式启动以来,目前已有8位“星星妈妈”排班轮岗就业,解决了部分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就业难题。

  初六当天天气虽冷,但“星星幸福舱”流动售卖车却是一派暖意融融。蛇年第一个工作日开工大吉,这让吴女士和小伙伴们对新年充满信心和希望。

  “1月份‘星星幸福舱’的营收超过预期,实现了效益、口碑和妈妈们的收获三赢的局面。”“星星幸福舱”计划主要发起人、广州市妇联关工委执行主任袁微表示,将继续探索打造一个可复制的模式,为孤独症患儿家庭灵活就业提供帮助。

  渴望就业机会

  袁微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了“星星幸福舱”项目的起源、运营情况、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面临的挑战等。

  2024年5月,在花都区残联的支持下,袁微所在的广州市少年儿童发展研究会在花都区启动彩虹桥家长学校公益项目,为孤独症儿童家长提供心理课程等服务。她告诉记者,通过开展家长沙龙,主办方了解到孤独症儿童家长们有一个共同的需求。“我问她们,你们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她们说:‘如果能给我一个就业机会,有经济来源,这是我最渴望的事情’。”

  “身为星娃的家长,我曾经很迷茫、很恐慌,忧郁过,甚至看过心理医生,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平衡照看孩子和工作、人生的关系。”作为一名重度孤独症患儿家长的吴女士的话,代表了许多孤独症儿童妈妈的心声,“像我这样既想解决经济问题,又要照顾孩子,同时不能丢失自我的星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样的心声和诉求被听见了。袁微说:“这是妈妈们通过沙龙向我们表达的愿望。她们有愿望,我们就要努力帮她们实现。”

  孤独症患儿被称作“星星的孩子”。据有关统计,我国孤独症患者中,0到14岁的儿童患者数量可能超200万。专家建议,加强对孤独症患者家庭的社会救助,包括提供必要的经济、心理支持和专业培训,这样有利于减轻孤独症患者家庭的负担,也能为患者本人创造更多融入社会的机会。不少专家呼吁,加强对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关爱、支援和救助。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推进相关工作。2024年7月,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7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的通知》。

  2024年,广东省妇联将关爱1000名孤独症儿童家庭列入广东妇女儿童十件民生实事之一。2024年12月6日至7日,广东省妇联在湛江举行“点亮星星 爱不孤单”广东省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公益计划专题能力提升活动,该公益计划将服务惠及粤东西北12个地市近5000人次的孤独症儿童家庭。

  在这样的背景下,帮助“星星妈妈”灵活就业的“星星幸福舱”公益项目应运而生。

  公益项目助力

  “这台车好漂亮!是做什么的?”2024年12月2日上午,在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道松园社区内,一台外观设计时尚可爱、主体为鲜黄色的“星星幸福舱”流动售卖车出现在众康康复医疗中心的屋檐下,引起了周边居民的关注。

  原来,这是由广东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广州市妇联关工委指导,花都区残联主办,广州市少年儿童发展研究会承办的“2024年国际残疾人日关爱星星的孩子暨首台‘星星幸福舱’启动活动”现场。随着礼炮声响,流动售卖车的大窗户缓缓升起,几名穿着“点亮星星,幸福满舱”字样围裙的“星星妈妈”站在舱内自信亮相。随后,7名“星星妈妈”手拉手出来一起向大家致意,并开始正式营业。

  据介绍,这是整合各种爱心资源而孕育诞生的第一台“星星幸福舱”,爱心资源包括资金、场地、产品、技术、对“星星妈妈”的免费培训等。“星星幸福舱”项目采用“3+1”的运作模式,“3”代表着政府+社会组织+爱心企业,“1”是指“星星妈妈”群体,在文旅及乡村振兴背景下,选择合适场地与公信力供应链合作,降低场地成本支持灵活就业。售卖车上设有专属公益募捐二维码,连接爱心人士与项目,捐赠款项用于“星星妈妈岗”支持计划,持续帮扶孤独症儿童家庭。项目运作中,公益是灵魂,商业效益是支撑。

  “星星幸福舱”启动当天,参加活动的慈善公益人士纷纷现场下单购买“星星幸福舱”的食品。妈妈们分工合作,有的制作食品,有的打包销售,有的操作收银机,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探索前进道路

  如今,“星星幸福舱”经过两个多月的运作已经进入良性运营状况。就业的“星星妈妈”从最初的7人增加到8人,每天工作时间由早上九点到晚上七点半,8人灵活排班,工资采用时薪制。

  41岁的阿芬(化名)是一名上初二的孤独症儿童的妈妈,如今是代理店长。“我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店,我们大家都是这样。”对这份工作,阿芬的家人都很支持,了解内情的朋友也会来这里帮衬买东西,也会帮忙宣传,让熟人加入阿芬的社群购物。阿芬告诉记者,她在这里学会了制作食品的手艺,学会了操作收银系统。作为代理店长,她也学到了管理知识,收获很多。

  “‘星星幸福舱’这个项目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前方,让我看到了希望。”吴女士积极参与了这个项目诞生的全过程。她感慨道,在这小小的窗口中,自己与社会接轨了,灵活的就业时间既能让她照顾好家庭,又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得到报酬、得到尊重,还能在工作中收获轻松愉悦的心情,感受到更多的正能量,这样也更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孩子的康复和成长。“感谢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我期待‘星星幸福舱’能和大家一起,共同探索前进的道路。”

  据了解,“星星幸福舱”项目在花都区率先开展后,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和支持。花都区残联作为主办方之一,积极推进该项目。花都区残联理事长祝武峰介绍了“星星幸福舱”发挥的“四个平台”作用:一是灵活就业平台,“星星妈妈”可以用自己空闲的时间以时薪制的方式轮流灵活上岗工作;二是社会融合平台,“星星妈妈”们通过“星星幸福舱”重新就业,融入社会;三是公益宣传平台,“星星幸福舱”作为一个对外宣传窗口,兼顾了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庭的社会宣传和倡导的功能;四是家长互助平台,“星星幸福舱”实现了家庭间的相互帮助和情感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作为新生事物,“星星幸福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还面临挑战,需要各方支持。对此,袁微表示:“‘星星幸福舱’的诞生是对爱与希望的传递,只有这台车真正运营起来,才能让更多人看到并关注这个群体,才能真正想办法推动项目前行。我们迫切希望项目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据介绍,该项目已得到一些慈善组织、基金会的支持,年内将在广州市的其他区继续投放“星星幸福舱”,帮助更多的“星星妈妈”实现灵活就业。

中国妇女报视点深度 4一辆车 一群人 一份爱 2025-02-21 2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