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2月21日,据中央网信办消息,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击网上各类乱象问题,从严处置违规平台和账号,取得积极成效,形成有力震慑。
据了解,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进一步巩固提升治理成效,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破解难点瓶颈方面下功夫,强化源头管理和基础管理;在治理创新方面下功夫,针对性细化每个专项打法举措;在维护网民权益方面下功夫,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违法行为,营造更加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
重点整治任务包括:整治春节网络环境、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整治涉企网络“黑嘴”、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等。
在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方面,包括突出AI技术管理和信息内容管理,强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打击借AI技术生成发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水军行为等问题,规范AI类应用网络生态。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AI,AI技术正在走进千家万户,所以对于AI滥用的治理压力也在变大。”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凌寒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国家从公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起,对于AI技术滥用造成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问题一直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制度的落地和实施还需要通过执行来保障,这也是开展‘清朗’行动的原因之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欣表示,自从DeepSeek“出圈”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场景积极接入AI技术,体现了它的基座效应,但是也有AI技术滥用乱象出现。
张欣介绍,当今利用AI技术深度伪造照片视频的乱象更加严重,对象从原来的面向公众人物跨越至面向一般素人,并与网络诈骗紧密结合在一起,给人民群众带来经济损失,扰乱网络秩序。大模型本身存在“幻觉”,可能产生不实信息,如果一些自媒体为了获取流量而转发扩散,就会导致网络谣言出现,扰乱互联网信息的真实性。AI技术可能被用于批量养号,雇佣网络水军冒充普通账户,进行虚假评论、干扰舆论风向等。
“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正当其时。从性质上来讲,此次专项行动与系统性的治理相得益彰,实现治理双轨并行、点面结合,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可以很好地落实常态化治理。”张欣表示。
中央网信办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有序推进“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各项任务,同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加重点整治内容。将进一步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持续净化信息内容、规范功能服务,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