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谋打造“凤凰花调解工作室”工作品牌 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走访

用“法治+关爱”编织守护“半边天”的坚固网络

256名“凤凰花”调解员深入城乡社区、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对妇女儿童的关爱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 李普娜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 李普娜

  在彩云之南的楚雄州元谋县,有这样一个充满温情与力量的地方——黄瓜园镇的“凤凰花调解室”。这里,每天都上演着为妇女儿童撑起权益保护伞的暖心故事。

  一天,村民李大姐带着满身的伤痕和满心的恐惧走进调解室寻求帮助,丈夫的家暴让她的生活如坠深渊。调解室内,气氛凝重,律师凭借专业知识,当场向李大姐解读反家庭暴力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关键条款;妇联干部迅速行动,联系临时庇护所,为保障李大姐的安全争分夺秒;心理咨询师则在李大姐身旁,用温暖的话语和专业的疏导,尽力抚平她内心的创伤;村干部更是深入村庄,在熟悉的邻里间,通过“老邻居劝和会”,动员亲属们一同参与调解。经过三周的不懈努力,男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签署了《家庭行为承诺书》。夫妻二人也在6次婚姻关系辅导后,重归于好,原本摇摇欲坠的家庭,在众人的呵护下重新找回了温暖与安宁。

  这仅仅是“凤凰花调解室”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律师、心理咨询师、妇联干部和村干部,就像紧密相连的纽带,以“法治+关爱”为经纬,编织起守护“半边天”的坚固网络。

  高位引领,织密“法治+共治”维权网

  在元谋县的乡村,张大姐家庭也曾被阴霾笼罩。丈夫长期酗酒,夫妻间争吵不断,这样的状况让孩子的学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凤凰花调解室”的调解员在日常排查走访中,及时发现了这个家庭的危机。

  调解员主动介入,不仅耐心劝说张大姐一家参加乡里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还向其普及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知识。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张大姐的丈夫渐渐放下了酒瓶,重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如今,夫妻二人齐心过日子,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张大姐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家丑不可外扬,自己默默忍受,矛盾却越来越深。多亏了‘凤凰花调解室’的调解员主动伸出援手,现在我们家又充满了笑声,日子过得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为了让更多像张大姐这样的家庭受益,元谋县委政法委积极作为,整合县妇联、县法院、县司法局等多部门的资源力量,在全县建立起89个“凤凰花调解工作室”,16万元的工作经费,让这些工作室有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定期对重点矛盾纠纷和重大风险隐患的分析,让调解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

  同时,元谋县妇联在全县精心选聘了256名“凤凰花”调解员,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走访。调解员深入城乡社区、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着对妇女儿童的关爱,将婚姻家庭、相邻权等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解决在基层,以家庭的“小和谐”推动社会的“大治理”。

  携手并进,打造“预防+干预”闭环圈

  在羊街镇热闹的集市上,苗家姑娘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手中的针线在绣布上穿梭,绣出一个个醒目的“法”字。心理咨询师站在一旁,举着精美的苗绣绷架,生动地比喻:“法律就像这绣花的底线,虽然看不见,却稳稳地撑起了整幅绣品。”当地还别出心裁地运用双语普法山歌,将法律知识融入悠扬的歌声中,动听的歌声,如同春风般吹进了8.5万妇女的心中。

  对于那些重点家庭,调解员们化身为“家事医生”。他们走进农屋,为妇女群众开展家庭教育知识专题辅导90场次,5000余人从中受益;他们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帮扶。他们始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将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家庭的和谐稳定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多元融合,创新“柔性司法”新样本

  “冷静期不是拖延,而是给亲情回暖的时间。”元谋县妇联党组书记秦宗梅的话语,温暖而有力。调解室独创的“柔性司法”机制,如同冬日里的暖阳,为那些冲动型离婚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对这类家庭设置1—3个月的情感修复期,联合法院、村社及当事人亲属,全方位进行心理干预。在这段时间里,大家齐心协力,全力修复当事人之间的情感裂痕,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截至目前,“凤凰花调解室”已参与调处各类纠纷5000余件,调解率高达95%,调解成功率更是在90%以上。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重获幸福的笑容,是为当事人节约2000万元以上诉讼成本的暖心举措,更是“凤凰花调解室”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生动写照。

  “通过打造元谋县‘凤凰花调解工作室’工作品牌,整合公检法司等各方资源,我们能够更精准地分析研判婚姻家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秦宗梅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特邀调解+新时代文明实践+X”的力量,将日常调解、志愿活动、关心关爱有机结合,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解决在基层,实现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优势互补。

  凤凰花开,绚烂多姿。在元谋县的这片土地上,“凤凰花调解室”以“情”为笔,以“和”为墨,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绣出了一幅幸福的图景。它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妇女儿童的权益,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温暖与安宁中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用“法治+关爱”编织守护“半边天”的坚固网络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 李普娜2025-02-26 2 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