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心语
文物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希望能够通过全国政协的平台,把陕西打造成一个文物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全国政协委员袁京连,是一位在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家。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
文物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一年来,袁京连尤为关注科技创新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亲自带领团队开展扎实调研,深入了解科技创新在文物保护中的实际需求和可行性,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案,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无调研不发言
最近一段时间,陕西长安华科正在推进与西安城墙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建立“文化遗产数据知识产权应用创新实验室”的项目,作为董事长的袁京连亲自带领团队研讨各种方案。从考古发掘到文物保护,从价值阐释到展示传播,文物和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技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日益明显。但同时,与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文物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
在去年的全国政协视察活动中,袁京连积极参与并深入思考如何发挥科技创新成果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她意识到,尽管文物领域涌现出众多新鲜成果,但文物保护所运用的科技手段仍然相对较少。因此,她决心推动文物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将科技手段应用于文物的发掘、勘探、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提案形成过程中,袁京连始终坚持“无调研不发言、无依据不议政、无新意不献策”的原则。她深入调研分析,确保提案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她提交的关于文物科技创新的提案,不仅体现了她对文物保护事业的深切关怀,更展现了她对国家政策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推动科技应用赋能文物保护
陕西是一个文物大省,文物保护至关重要。袁京连说:“我们现在拥有很多科技成果,但在文物保护领域,能运用的科技手段仍然较少,我觉得很多科技成果实际上可以应用到文物的发掘、勘探、保护、研究、修复、展陈、设计等方面。”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袁京连开始着手整理资料,对省内外多家文物保护单位开展针对性调研。为了提案的可行性,她用了近半年时间,实地走访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岭博物馆、石峁遗址、三星堆等文博单位,深入了解科技创新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可行性。
“文物领域数据的治理、数据的资产化、数据的资本化以及数据要素未来能够进行市场化的流通非常重要,我们会在这方面去发挥作用,例如,把学CS(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跟相关的考古和化学等专业进行关联和融合,学科的设置要加强。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全国政协的平台,把陕西打造成一个文物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除了关注文物保护事业外,袁京连还积极关注民生问题。她提交的“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构建全新住房体系保障多孩生育政策”等提案,均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全国性政策文件。
袁京连认为:“提案一定要注意和国家的政策紧密结合,同时还要跟市场的需求相适应,还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诉求。”
/ 记者手记 /
在采访全国政协委员袁京连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她对文物保护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作为一位在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家,袁京连不仅将科技手段应用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中,更将这份热情倾注到了文物保护这一崇高事业中。
初见袁京连,就被她那种干练而又不失温婉的气质所吸引。在交谈中,能感受到她对文物保护事业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
此次采访让我深刻体会到,政协委员不仅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更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袁京连始终坚持“无调研不发言、无依据不议政、无新意不献策”的原则,这种严谨、务实的履职态度令人敬佩。相信在袁京连等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