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王春霞 高越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真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委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一系列政策致力于提升民生福祉,积极回应妇女儿童和家庭的新需求与新期待,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美好生活,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妇女儿童事业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关怀。
聚焦妇女儿童,撑起权益“保护伞”
“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对这句话印象格外深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的表述曾多次出现,“这是党和政府一如既往高度重视民生福祉和权益保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生动注脚。”高洁说。
高洁认为,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形成合力。去年,她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的提案,得到了教育部的回复。教育部正会同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和司法部等11部门研究起草关于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专门矫治教育的相关意见,“希望尽快出台实施办法,指导专门学校建设,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高洁表示,未来自己将立足岗位,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充分利用检察机关与妇联组织建立的协作机制,更好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比较多,权益保障应受到关注。”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杨恩兰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工作,倾听农村群众的心声。今年,她带来了一份加强监管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让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印象深刻。她表示,随着我国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显,纠正就业歧视既表明了政府的坚定立场,也必将更好地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
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工学院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董月琳表示,自己一直非常关注女性权益,去年带来的关于HPV疫苗在适龄女中学生中免费推广的建议,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重点督办,被评为优秀建议提案之一。今年她带来了两个建议,一是关于提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健康,二是希望给女性同胞建立友好的生育环境,在职场中为女性减负减压。“多一些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认可,才能切实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董月琳说。
暖心举措,守护“一老一小”
“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养老问题的举措,句句都说到了百姓的心坎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懿星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马金莲深受感动,作为一线养老服务从业者,她建议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支持民办医养结合体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任重而道远。”马金莲表示,自己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努力探索医养结合和银发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路径,把养老院办成老人们的“幸福院”。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加强护理、儿科、病理、老年医学专业队伍建设”,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神经内科四病区护士长于洋对此深有感触,她表示,促进医养结合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医养结合工作的灵魂在于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基础在于医疗,要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在政策体系、服务制度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保障老有所养。”于洋表示,将努力通过提升专业能力、加快技术变革、参与基层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老龄化社会健康养老服务上发挥更大价值。
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阳光大姐集团董事长卓长立非常振奋。“报告中专门提到‘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制定了许多务实暖心的民生举措。”卓长立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家政服务大有可为”的嘱托,不忘初心、守正创新,努力为“一老一小”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为万千家庭的美好生活贡献家政人的智慧与力量。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创科主任、首席专家阮祥燕对报告中“制定促进生育政策”等内容尤为关注。她建议率先在北京建立以卵巢组织冻存移植为核心的国家级生育力保护中心,多部门联合规范与实施儿童与育龄患者生育力与性腺功能保护的医疗告知,期望能为提升生育水平、保障女性生育健康贡献力量。
阮祥燕表示,通过一系列举措,每年至少能避免200万人因疾病治疗而面临生育力丧失的困境。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制定生育支持政策刻不容缓,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特别是过早老龄化的关键手段,更是对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深入践行。
精准发力,回应教育热点关切
“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教育重点问题,方向明确、措施务实。”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科研室主任王岚表示,报告中“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教育发展锚定了目标;“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强调思政教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关乎学生价值观塑造,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积极回应民众关切,能让更多孩子接受高中教育。
“这些举措直击当下教育热点,身为人大代表,我将密切关注政策落实,深入调研,为教育发展贡献力量,让教育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孩子。”王岚说。
“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科学部署,既鼓舞人心,更催人奋进。”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景丽表示:“巩固‘双减’成果,持续优化基础教育生态”“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报告中的举措为基础教育的扩优提质给出了行动指南。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窦延丽对报告中提到的基础教育改革很有感触。她表示:“报告明确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并计划通过试点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家庭育儿成本,缓解因教育费用过高导致的生育压力,同时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报告中多次提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作为一名心理教师,窦延丽表示,将利用自己研发的教学成果,积极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护航青少年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