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语录
荣誉是起点,责任是永恒。我要让更多姐妹在天车上找到人生舞台。
——蒋彩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在江苏常州中天钢铁的现代化厂区,一架架天车如钢铁“巨龙”般穿梭于车间上空,一台十几米高的天车如巨臂般悬于半空,吊运着数吨重的钢铁工件精准落位。
驾驶室内,一位身着工装、眼神坚毅的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双手稳控操作杆,将“稳、准、快”的作业标准演绎得淋漓尽致,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天钢铁集团天车内训师蒋彩琴。这位“85后”女工用16年的坚守与突破,从一名普通天车工成长为行业标杆,用汗水和智慧诠释了新时代大国工匠中的“巾帼力量”。
百炼成钢,从“高空小白”到“技术能手”
2009年,24岁的泰兴姑娘蒋彩琴通过社会招聘进入中天钢铁。面对轰隆作响的钢铁“巨兽”,这个从未接触过机械操作的姑娘暗下决心:“要做就做到最好。”
为缩短适应期,蒋彩琴每天泡在实操基地反复练习稳钩、绕杆、定点停车。盛夏时节,密闭的天车操作室犹如蒸笼,车间温度高达40℃,蒋彩琴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又结成盐霜。“多练一次就多一份把握”,坚持着这样的信念,蒋彩琴常常独自加练到深夜。
“吊圆盘过框架”是检验技术的硬指标。在一次训练中,蒋彩琴操作的圆盘仅轻微触碰到了1个框架,但为了达到“零失误”,她把自己关在操作室反复操练,直至完美过关。这种精益求精的劲头,让她在江苏省冶金行业天车工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仅4年便拿下天车工初、中、高级证书。
凭借过硬技术,蒋彩琴多次代表集团征战省市级技能大赛,斩获“全国优秀农民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等各项荣誉,更创下16年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纪录。
薪火相传,从“一线匠人”到“内训导师”
2019年,蒋彩琴转型为天车内训师,成为中天钢铁集团首位女性天车内训师。面对新挑战,她将多年经验凝练成《行车安全操作规程》,创新“情景模拟+心理疏导”教学法,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团队财富。
面对零基础的新人,蒋彩琴耐心示范、倾囊相授,累计培养180余名合格天车工。徒弟李晓敏对此记忆犹新:“师傅手把手教我们感知0.5厘米的误差,她总说,‘安全系于分毫之间’。”
在男性主导的钢铁行业中,蒋彩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闯出一片天地。她创新提出“三查三对”工作法,确保天车作业与地面人员无缝配合;面对突发维修任务,她主动加班,以实战锤炼技能。同事评价她:“小到一颗螺丝,大到数十吨工件,她都能精准把控,是生产线上的‘定心丸’。”
如今,蒋彩琴的名字已成为中天钢铁企业文化的名片。在集团“传承中天精神”宣讲活动中,她的故事激励着新一代产业工人。正如她所言:“荣誉是起点,责任是永恒。我要让更多姐妹在天车上找到人生舞台。”
履职尽责,从“天车女工”到“政协委员”
去年,常州经开区遥观镇举办“宋剑湖”杯特种设备(起重机械)作业人员技能竞赛,蒋彩琴作为裁判员之一出现在场边,她头戴安全帽、手拿打分表,认真观摩。辖区内10余家企业的28名特种设备(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同台竞技,最终,中天钢铁竞得前六席。
“帮助学员能够实现操检合一,并及时关注职工的学习和培训需求,履职担当,全力以赴为建设好天车工技能人才队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常州市武进区政协委员,蒋彩琴将职业热忱延伸到社会服务中。她聚焦职工技能培训、安全生产等议题,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撰写了行车安全操作规程,并制定了详细点检计划,为其他员工提供了操作范本。
“我是一名普通工人,但通过努力也能为社会贡献力量。”蒋彩琴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从畏惧高空到驾驭钢铁巨臂,从普通女工到技术标杆,蒋彩琴用执着与专注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