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今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30周年,也是我国正式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3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年份,深入探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重要意义,全面总结30年来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主要成就,举目前瞻新时代男女平等事业发展的未来趋向,既是一个充满历史意义的纪念方式,又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时代呼唤。
■ 叶文振
今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30周年,也是我国正式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3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年份,深入探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重要意义,全面总结30年来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主要成就,举目前瞻新时代男女平等事业发展的未来趋向,既是一个充满历史意义的纪念方式,又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时代呼唤。
基本国策提出的意义
1995年,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庄严宣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妇女社会地位的真正尊重、对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的高度重视。30年来,中国妇女“半边天”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她们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贡献越来越重要,男女平等上升为基本国策的意义也更加凸显,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政治意义。自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作出《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就把争取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写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从此不论是通过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多次修订,把男女平等上升为基本国策,还是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三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坚持党对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的全面领导,这都说明在百年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争取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而奋斗的初心,一直把男女平等、妇女发展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业中来统筹谋划,把妇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和摆上议事日程。
其次是理论意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正式提出开辟和繁荣了妇女理论研究领域,聚集了一大批女性学者,围绕男女平等概念与内涵、男女平等上升为基本国策的理论依据和性别意义、基本国策的内容框架和实施路径、男女平等的国际研究和政策经验等重大问题,掀起前所未有的理论研究热潮。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学习和宣传、西方女性主义学派的识别和引入、社会性别概念的推广、国际社会推动男女平等的理念和做法的借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探讨等,都是其中亮丽的风景线,既为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从一开始就打上服务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鲜明标识,又为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奠定了学术基础、积累了学理和方法上的研究经验以及形成了一支充满激情和理想的理论队伍。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更是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到实处、推动妇女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三是历史意义。男女平等上升为基本国策,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在和世界主要国家的横向比较中,从性别关系的角度对漫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进行更加理性的回望,在反思落后的传统性别意识和规制及其影响的同时,也揭示出被尘封或被忽视的体现先进性别理念和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建构和实践,更加重视从历史视角看待性别平等,以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正确对待和再现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先进性别文化要素,为促进男女平等提供科学的历史演进逻辑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持。
第四是实践意义。男女平等上升为基本国策,一方面突出了它的行政站位,另一方面强调了它在众多国家政策中的指导地位、国家政务中的行政引领和社会治理中的行为规范。从三个层次提出贯彻落实的要求和路径,推动男女平等从国家行政的政策成果转化为全社会的公共实践。一是指导和协调其他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把基本国策实实在在地贯穿其中,既体现男女平等的价值取向,又促进性别平等在各个国家政策领域落到实处;二是在具体政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杜绝性别歧视、轻视和忽视,以彰显男女平等的国家意志;三是把男女平等深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在家庭私人空间、在社区邻里互动中,特别是在两性直接社会交往中,真正成为每一个人的价值坚持和行为规范。
最后是性别意义。男女平等上升为基本国策,不仅让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国家政策关注的重要领域,妇女也成为国策的重点服务对象,而且还在公共政策调研、设计、实施和评估的整个过程为妇女提供了直接参与的机会。对于男女平等的内涵、性别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及其根本原因、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公共政策干预等重大问题,妇女也成为最感同身受的调研合作力量,成为基本国策提出和实施的主要拥护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性别平等的政策参与,还让妇女切身感受到,男性其实也一样会受到男女不平等的影响,要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到实处、惠及两性,还应该建立一个友好和谐的性别合作关系,用双向尊重和支持来实现两性的彼此成就和共同幸福。
基本国策实施的成就
30年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既展现在各个领域男女平等跨时期的持续进步和妇女与经济社会实现更加紧密的同步发展,又体现在作为推动力量的几个重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下面集中展示这些体系的建设成就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是确立引领男女平等的政治体系。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为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指明了正确路径。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讲话中所提出的主张和承诺还为世界男女平等事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坚持党对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与党同心同行,坚持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妇联工作的具体任务,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已成为中国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最突出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立党初心、执政承诺和事业引领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最重要保障,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
二是构建指导男女平等的理论体系。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伟大实践有力推动了妇女研究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提升,并在男女平等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人心,成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妇女研究会的诞生、各个地方妇女理论研究机构的成立以及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与党校、社会科学院和高等院校联办的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的相继推出,共同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妇女理论研究组织体系;各个相关学科陆续走进妇女研究领域,女性学诞生和在推进妇女理论研究发展中不断成熟,还有从女性学专业本科招生到相关学科女性学方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建立,已形成提升男女平等理论研究创新能力的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完善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体系。至今建立起来的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核心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不断丰富妇女权益保障制度内容,日益织密保障妇女权益的法网,更好保护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权益,而且越来越多的妇女已经从被保护的对象转身成为立法过程的重要参与力量。据统计,在过去几年,全国和省级妇联共参与了2500多件法律政策的制定与修改。
四是优化促进男女平等的政策体系。30年来,我国先后制定实施了四个周期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为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保障妇女合法权益、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提供了重要保障。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还写入党代会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高度融合、统筹谋划;融入国务院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中同步落实,全方位突出了男女平等既是国家政策制定的基本法律依据和导向要求,又是各项政策都要协同坚持和践行的重要工作内容。
五是增强促进男女平等的实践体系。一个充满中国特色、运行有效的男女平等工作体系的建成也是非常突出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和寄予殷切期望,彰显了党对新时代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全面领导。国务院妇儿工委职能建设的不断提升,也越发有效地协调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形成行政合力,切实维护妇女权益,制定和实施妇女发展纲要,整体推进妇女事业发展,成为男女平等工作体系不可或缺的核心构成。根据中央要求,努力实施2016年提出的《全国妇联改革方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进一步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继续深化妇联组织改革,都极大地强化了作为男女平等实践体系关键构架的妇联系统的特殊作用。还有建立健全妇女发展纲要的监测评估机制,制定和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开展国家级监测评估,确保妇女发展纲要实施质量;健全社会性别统计制度,完善全国性和权威性兼具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等,也都优化和提高了男女平等实践体系的内在互动关系和整体运行效率。
基本国策未来的趋向
我们对中国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未来充满乐观的期待,相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将越走越宽,男女平等事业发展将越来越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会牢牢把握我国妇女事业的政治属性和妇联组织的政治定位,进一步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融入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与发展大局中,把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实现男女平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互动和同步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就会在理论创新、方法论创新和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创新上下功夫,结合全面深化改革,聚焦男女平等还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妇女发展的所急所需,通过提高理论素养、强化实践能力、完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问题,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基础、以妇女发展纲要为核心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建设,就会在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完善、资源激活和效率提升上重点着力,拓宽法律和政策的社会覆盖面和辐射领域,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资源的整合联动,尤其是下沉到基层社会治理过程,走进百姓家庭生活中间,更好地推动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坚持“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的思想认识,把宣传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融入新时代家庭教育实践和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建设中,贯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育人全过程,让青少年从小拥有男女平等的文明素养,健康成长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的新生力量。
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时代文明观,这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在国际交流和互鉴中让我国的性别文明更加丰富多彩,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为世界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