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世妇会的精神历久弥新?

■ 杜洁

  阅读提示

  今年是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30周年,全球都在围绕回顾评估北京世妇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执行情况、规划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的策略措施开展各种纪念活动。中国作为东道国,不仅为大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持续推进国内性别平等事业的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学习的典范。以纪念北京世妇会30周年为契机,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 杜洁

  今年是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30周年,全球都在围绕回顾评估北京世妇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执行情况、规划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的策略措施开展各种纪念活动。1995年北京世妇会所阐发的精神和理念经久传承且不断发扬光大,所产出的《行动纲领》仍是指导全球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行动指南。这让我不禁思考:为什么北京世妇会能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与魅力?为什么北京世妇会精神历久弥新?

  北京世妇会的精神内涵

  北京世妇会精神穿越时空,是因为以“平等、发展、和平”为内核,倡导妇女通过与男性共同努力、携手合作,创造一个和平、公正、人道和公平的世界。北京世妇会核心思想和理念是对全球妇女解放历史的继承与发展。1975年,联合国大会宣布该年为国际妇女年,成为将妇女议题纳入全球议程的转折点,开启了联合国妇女十年(1976—1985年)。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世妇会,就是在评估前期联合国妇女十年和世界妇女大会成果基础上,在“平等、发展、和平”的框架下,制定加速实现性别平等的战略和目标。30年来,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不断发生深刻变革,正是秉持“平等、发展、和平”理念,各国才能够持续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进程,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世妇会精神跨越区域,是因为秉持兼容并包的思想、提出系统务实的议题、契合世界妇女的共同关注、涉及全球发展的重要议程。对应“平等、发展、和平”的主题,北京世妇会突出了12个需要优先采取行动的重大关切领域,涉及妇女生存和发展的各方面。每一个重大关切领域都对问题深入分析,并提出战略目标以及建议采取的具体行动,涵盖了实现“平等、发展、和平”这三个目标,紧扣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

  北京世妇会精神历久弥新,是因为它所推进的持续行动和不懈努力的过程,确保在北京达成的决定能够改变世界。北京世妇会之后,两性平等问题列为全球议程之首,全球都在努力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经过30年的努力,几乎所有国家都建立了促进性别平等的国家机构,出台了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不断改善妇女生存条件和发展状况,提高妇女参与经济社会水平。

  中国为北京世妇会作出的重要贡献

  热诚的东道主。当人们谈到1995年北京世妇会时,那些为这场历史盛会提供平台支持和协调服务的筹备工作,难以被忽视。我当时作为中国组委会副主席、非政府组织论坛委员会主任、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启璪同志的秘书,见证了筹备过程,深感这个成功盛会背后是大量细微和艰辛的工作。正是这些工作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成功召开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强大的动员力、组织力和执行力。

  在1995年,像世界妇女大会这样大规模的国际会议中国还没有办过。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百个单位、数千人参加了组委会各项筹备工作。从会场到住宿、从交通到餐饮,都群策群力、细致周到,使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都感受到了东道主的热诚好客,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正是东道国的精心筹备,为北京世妇会产出里程碑文件提供了良好基础,更让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看到了中国的开放胸怀、友好姿态、务实高效的工作水准。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说,北京世妇会的胜利是发展中国家的胜利,是中国坚持走自己道路的结果。

  积极的参与者。中国历来积极参与全球妇女发展治理履行国际公约。中国是1980年首批签署《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国家之一,参与审议制定了《内罗毕战略》,并结合本国实际建立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目标的落实。中国把筹备和召开北京世妇会作为贡献全球妇女发展和国内性别平等的重要契机,加快推进性别平等进程。切切实实在推进妇女发展、提高妇女地位上下功夫,接续推动颁布出台妇女权益保障法、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支持社会各界投身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事业,组织筹备了40多个专题研讨会,促进妇女研究发展,深化和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北京世妇会召开过程中,中国积极参与磋商研讨和交流,对世妇会纲领性文件顺利出台作出贡献。在文件磋商中,作为大会主席,中国以开阔的胸怀、兼容并包的姿态,尊重不同传统、文化和宗教,经过无数次辩论、磋商、协调和艰苦谈判,解决了400多处的争议,使贫困、教育、保健等发展中国家最关注的问题被置于《行动纲领》呼吁优先采取行动的突出位置。经过艰苦磋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在闭幕式上顺利通过,与会者以长久的掌声表达了肯定和赞许。

  务实的践行者。中国高度重视妇女解放和妇女发展的传统,为持续促进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内生动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妇女解放写在奋斗的旗帜上,高度重视发挥妇女的作用、关注和解决妇女问题。中国共产党1924年就建立了中央妇女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使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方面都获得了根本性解放,“妇女能顶‘半边天’”是对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贡献。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正因为对促进性别平等的高度重视,中国把筹备和召开世界妇女大会摆到重要议程,全方位作好各项工作,积极为全球平等、发展与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北京世妇会结束后,中国注重将承诺落实到行动,加大推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力度。国务院先后颁布四个周期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形成了全国自上而下促进妇女发展的规划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妇女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完成修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有力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权益。妇女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落实的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暨<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通过三十周年国家级综合审查报告》梳理了中国妇女发展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和成就:中国妇女健康状况极大改善,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0岁,2023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妇女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比重过半;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发展,实现了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比重保持在四成以上;妇女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广泛深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女代表、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中女委员均为历届女性比例最高;农村贫困妇女全部摆脱绝对贫困;广大妇女平等参加社会保险、平等享受保险待遇,美好生活更有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北京世妇会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作为联合国历史上规模空前、人数最多的盛会,已成为联合国妇女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一系列全球会议的高潮,大大推动了中国和全球性别平等事业的发展。1995年《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至今仍是实现性别平等和全世界妇女和女童人权最全面的全球政策框架和行动蓝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在纽约联合国全球妇女峰会、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内外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中国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北京世妇会倡导的“平等、发展、和平”理念;发出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的倡议,彰显了中国发扬世妇会精神、继续站在推进全球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前列的决心和担当。相信中国以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为契机,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作者为全国妇联妇女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妇女报“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刊 15为什么北京世妇会的精神历久弥新? ■ 杜洁2025-03-08 2 2025年03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