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代表真正成为“民意的桥梁”“治理的纽带”

——人大代表热议代表法修正草案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看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代表法修正草案,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荣华第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深有感触。她所在的上海虹桥街道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

  代表法是规范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义务、发挥代表作用的基本法律。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天举行代表小组会议,下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

  代表法修改意义重大

  对于修正草案,盛弘并不陌生。2024年1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代表法修正草案时,盛弘列席参加,并发表了意见建议。

  在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税务总局银川市金凤区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党支部书记马丽看来,代表法在修改过程中,广泛吸取代表意见建议、公开征求意见,不仅是对法律条文的完善,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命力的彰显。

  “代表法修改具有重大意义。”全国人大代表、新疆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讲解员如克亚木·麦提赛地说,修改代表法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此次代表法的修改对代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说。

  修正草案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对代表履职的政治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认为,这能够帮助代表从全局视角把握局部诉求与国家战略,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拓展和深化“两个联系”制度机制

  “代表是代表法的主体。”2024年11月,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主任亢德芝也曾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初次审议的代表法修正草案提交了意见建议。当时,她建议,现行代表法第四十一条修改为“为了便于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当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发代表证。”这一意见在修正草案二次审议稿中被采纳。

  在亢德芝看来,此次代表法修改,更加注重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角度,明确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代表不仅要有更高的政治觉悟,还要有更全面的综合素质。”亢德芝说。

  修正草案拓展和深化“两个联系”制度机制,明确国家机关联系代表的原则要求。盛弘认为,修正草案的相关规定有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找到人大代表,说话有人听,听了有反馈。

  修正草案进一步明确,代表在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前,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安排认真研读拟提请会议审议的议案和报告,为会议期间执行代表职务做好准备。盛弘认为,这一规定非常重要,代表来自不同行业,有各自擅长领域,在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前,认真研读拟提请审议的议案和报告,可以更好履职。

  完善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规定

  修正草案完善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有关规定,完善代表小组的组成,明确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根据地域、领域等”组成代表小组。“这种分类履职模式,为代表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提供了保障,可以实现内行人监督专业的事,避免‘大海捞针式’调研。”马丽说,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强调灵活性,将有助于代表常态化履职,对代表执行职务有一定保障,有利于提升代表履职的成就感。

  修正草案完善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有关规定。根据地方意见,与地方组织法有关规定相衔接,明确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国家根据需要给予往返的旅费和必要的物质上的便利或者补贴。

  针对有些代表曾遇到交通不便导致履职成本过高的问题,在黄秀芬看来,修正草案的相关规定,将有助于降低代表履职门槛。

  “代表法的修改将通过制度设计,确保代表真正成为‘民意的桥梁’和‘治理的纽带’。”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说,建议持续细化代表联系群众的具体要求,明确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最低次数和反馈机制,避免“象征性联系”。

  如克亚木·麦提赛地建议修正草案进一步明确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在履职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和行为规范,避免出现模糊地带;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机制,加强对办理过程的监督和跟踪,确保议案、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建立健全代表履职激励和约束机制;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宽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和方式,提高代表工作效率和质量。

  亢德芝认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代表法修改可以考虑通过信息化手段广泛收集民意,助力代表履职,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融入高科技的力量。代表法修改后,各级人大常委会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具体实施细则,为代表履职搭建平台,进一步提升代表为人民代言的水平。在代表法实施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让代表法更具有生命力,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确保代表真正成为“民意的桥梁”“治理的纽带”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2025-03-08 2 2025年03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