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语录
每一次用心服务、用爱温暖乘客的瞬间,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星辰,镶嵌在我的飞行生涯中。 ——于翔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在32年的飞行生涯中,她扎根一线、爱岗敬业,累计安全飞行超2.38万小时;她曾多次保障国家、省市级重要航班任务,其专业技能及优质的服务得到旅客的广泛肯定,她就是厦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航)客舱部高级乘务员于翔。近日,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于翔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24年7月25日,厦航迎来了40岁生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厦航全体员工的回信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筑牢安全底线,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上积极发挥作用,为推动民航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总书记的嘱托不仅是对厦航过往辉煌历程的肯定,更是对厦航未来发展的深切期许,照亮了厦航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每一位厦航人的心。”于翔说。
空中生死救援彰显责任担当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架满载着旅客的国内航班,正穿越云层向着目的地飞去。航班起飞后不久,客舱内渐渐由嘈杂转入了宁静,然而,这份宁静却被一声突如其来的呼喊打破。
“有人晕倒了!”一位中年男性旅客突发心脏病,脸色苍白如纸,双眼紧闭,呼吸微弱。时任乘务长的于翔迅速启动机上急救程序,一边安抚旅客,一边通知机长,并紧急广播寻找医疗人员。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然而客舱内并没有专业医疗人员响应。面对这样的情况,于翔迅速打开应急医疗箱,凭借多年的乘务经验和急救知识,开始为这名旅客进行心肺复苏。在她的果断处置下,旅客的心跳和呼吸逐渐恢复了微弱稳定的节奏。经过机组综合评估后,航班调整航向,向最近的机场备降。
当飞机终于平稳降落在备降机场后,早已待命的地面急救团队迅速登机……看到旅客安全转移至救护车那一刻,于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她知道,自己不仅是一名乘务长,更是旅客在万米高空中的守护者。
这次空中生死救援彰显了“以人为本、安全诚信、奋斗自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厦航精神,2011年年底,福建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学厦航”,厦航也以此为动力,全面梳理“厦航式服务”的内涵和规范。
用心服务、用爱温暖旅客
“旅客下机时的微笑和一声感谢,胜过千言万语,不管再苦再累,我都感到非常值得。”于翔说。
今年春运期间,于翔看到一位无人陪伴的小男孩时不时咬着嘴唇,小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神中透露出不安。她立刻取来拼图,蹲在小男孩身边陪他玩拼图、讲故事。小男孩拉着于翔的手说:“阿姨,谢谢您!我现在一点都不害怕啦,以后我也想当一名飞行员!”回忆起小男孩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她坦言当时心里涌起一股暖意,“每一次用心服务、用爱温暖乘客的瞬间,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星辰,镶嵌在我的飞行生涯中。”
这是于翔保障的第32个春运,自1993年加入厦航以来,于翔从一名普通的乘务员做起,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逐渐成长为客舱部的管理骨干。2008年,于翔凭借优异的综合能力和工作成绩成为乘务分部乘务三队副队长,2014年成为厦航空中客舱部副总经理。作为厦航女职工走向国际一流、塑造金牌口碑的典型代表,先后获得厦航先进生产工作者、厦门市技术能手、第三届厦门航空十佳青年、厦门市交通运输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顾客满意度服务明星、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总书记嘱托激励着每一名厦航人
于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安全管理方面,她带领客舱团队精进技能,创新推出CGD模型下的安全岗位练兵模式,并带队开展乘务准备、机坪运行、航线运行等运行全链条检查,建立了客舱关键场景检查单库。客舱颠簸伤人是客舱风险防控的核心风险,她带领风险管理专项团队,构建出了“四维一体”的颠簸风险控制体系。同时,制定了“33421”全流程颠簸风险防控指南,为乘务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操作规范和应对措施。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效地筑牢了客舱安全防线,将风险牢牢控制于萌芽阶段。自2017年以来,于翔与团队累计获批航空安全奖41起,平均每年成功处置20起各类客舱火警警报事件、300起机上急救事件。
福建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厦航服务两岸交流,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任务使命。2017年3月,厦航首次赴台北组织台湾乘务员(以下简称台乘)专场招聘,吸引了2300名台湾青年踊跃应聘。于翔积极参与优化台乘的职业发展,拓宽台乘职业通道,推动台乘班组管理模式创新。2024年,共有3名台乘实现管理岗位晋升,5名台乘通过初级“天际侍酒师”(厦航特色服务)实操考核,22名台乘通过客舱初级广播员考核。如今,厦航台乘团队已发展至百人,她们用亲切的闽南语、贴心的服务为往来两岸的旅客带去温暖,为两岸融合发展架起空中桥梁,共同书写两岸一家亲的故事。
展望未来,于翔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将继续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弘扬厦航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