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兵们正在话务台站值勤。她们平均每年转接电话30余万件,无一错漏。任强盛/摄

班长王彩为话务新兵讲解专业知识。 任强盛/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陈为森 任强盛
“机房是我的战场,银线是我的钢枪,通信执勤铸就荣光,巾帼女兵英姿飒爽……”惊蛰时节,鄂北平原生机盎然。朝霞初露,95857部队53分队的女兵们高唱连歌《通信女兵之歌》。前不久,她们因完成工作任务出色,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在荣誉的照耀下,女兵们向着前方发起了新的冲锋。
坚定举旗铸魂 激发奋进动力
执勤机房内,来电应答声此起彼伏,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战术训练场上,练兵比武氛围浓厚,女兵个个斗志昂扬……置身于该分队,处处呈现出一派练兵备战的繁忙景象。
“官兵高昂的练兵热情,源于政治坚定和思想自觉。”指导员龚利娟介绍,连队担负机关部队上通下联的电话接转、传真收发、电视电话会议保障等任务,需要精湛的业务能力,更需要过硬的政治品格。
分队担负的通信保障任务繁重、女兵24小时轮流值班值勤,如何创新学习方式让理论学习效果入脑入心?一天,排长王慧尤美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时突发奇想:“何不试试发挥大家的特长优势,把理论宣讲与文艺表演相结合?”随后,她将想法汇报给连队,大家立即组织讨论研究,就地取材创排文艺节目。
很快,《我们的二十大》《话务尖兵养成记》等一批文艺节目相继“出炉”。女兵们把党的创新理论要点唱成歌曲、演成小品、写成快板、融进朗诵,使得理论学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传承光荣传统,赓续英雄血脉。今年年初新兵下连后,分队组织“老兵返营话传统”活动,30余名曾经在该分队工作过的老兵受邀重返故地,讲述发展变迁、共话强军使命。
“建连初期,通信装备老旧、训练器材匮乏,我们积极克服艰苦条件,在全军话务专业大比武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誉室内,老指导员李庆媛的深情讲述令大家肃然起敬,新兵们深受教育、备受鼓舞,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我们一定会接过‘接力棒’,用实干奋斗为连队争取更大荣誉。”新兵漆文暄的话语掷地有声。
机房就是战场 值勤就是战斗
初春时节,一场战术演练悄然打响,女兵们闻令而动,迅速奔赴各自战位。
“三尺机台连接着千军万马,一次简单的电话转接背后,可能是事关作战部署的重要决策、关乎战斗胜负的紧急指令,如果出现失误损失将难以估量。”二级上士薛国婷说,为了保证通联通畅,每次受领任务后,她们都需要对电话线路进行上百次调试,并在最短时间内熟记随时可能更新的数百个用户通联信息。
对于一名优秀话务员来说,把号码和单位、职务对应起来,已经是一种条件反射。为了加深记忆,有的战士甚至每背错一个号码就狠狠掐一次手背。
“事实上,能够保障重大任务,是每名话务员的共同追求。”中士李想说,在话务专业,她们要经历长达半年的岗前训练,在熟练掌握“脑、耳、口、手”四功并通过考核后,才能独自走上机台执勤。
第一次走进话务训练教室,李想就被这里训练的课目之多、强度之高、难度之大所震撼——人均要“啃”下十多本专业教材,日均训练时间超过12个小时,全员熟记上千个电话号码和数百条勤务用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那天起,李想将沙袋绑在手腕上,通过盲打快录提高打字准确率。手指麻木了,就戴上耳机反复听电话录音,练习听音识人。
一年冬天,该分队所在单位即将组织空降战斗演练,女兵们不仅要携装伞降,还要在着陆后完成通信保障任务。
演练当天,地面风速突变。不少女兵在着陆后被降落伞拖拉数十米。二级上士陈柳胸口的备份伞严重磨损,左腿外侧也血流不止。“所有人脱离空降场,向1号地域集结!”当收到集结指令后,陈柳强忍剧痛迅速起身,带领大家奔赴任务地域,合力畅通电话、传真、视频等指挥手段。不多时,一条条指令通过银线传至四面八方。
坚守平凡岗位 书写军旅华章
“忠诚可靠、坚守高效,巾帼担当、键露锋芒”——在该分队主楼墙上,16字的连训格外显眼。女兵们始终坚信,虽然岗位平凡,但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就会成就不凡。
那年夏天,上级组织通信专业群众性练兵比武,二级上士王彩率队出征。此时正逢部队换装某型通信装备,与她们同台竞技的其他人大多选择自己熟悉的装备参加比赛,而王彩选择的却是刚列装的装备。
起初,这个选择并不被大家看好。既无授课教员,又无组训流程……距离比武只剩不到一个月时间,她们能研究明白吗?
可比武结果公布后,女兵们却取得了理论和实操“双优”,总成绩名列前茅,这让其他参加选手大吃一惊。原来,从新装备配发部队的那天起,王彩就拿起操作手册,逐个按键照着按,逐项功能顺着看,遇到问题就向上门找厂家工程师请教。笔记写了好几本,挑灯夜战好几天,王彩心中的“底数”也不断增加。
这几年,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任务交织叠加、骨干力量动散成为常态,针对话务新兵学习周期长、值勤力量难接续等现实问题,话务排二级上士郑雅文主动钻研,通过探索边跟边训、跟训结合,动态调整训练内容,推动话务专业训练方式由原来的“细致学、深入学、全部学”逐步向“精准学、高效学、适配学”转变。
“新话务员满足跟进值勤需求后,再针对短板弱项进行强训,不断扩展知识储备、延伸能力半径。”郑雅文说,目前话务员单放时长较以往缩减40%,极大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
随着“扎根基层、建功岗位”成为每名女兵的共识共为,该分队培育出一批不同兵龄层次、不同岗位专业的骨干人才。话务排二级上士王彩归纳总结出《总机执勤常见错情100例》等三类9册专业资料,对话务执勤流程和处理标准进一步规范;视讯站中士马美奇摸索总结出“某型通信系统复杂应用场景下保障排故流程”,帮助年轻同志成功处理10余次装设备故障特情……
该连连长李文博表示,近年来,她们紧盯使命任务,把军事素质练强,把实战本领练硬,以“零差错”“零失误”的成绩,圆满完成上百次重大通信保障任务,3名女兵军事体育考核成绩达到“特三级”标准,真正做到“坐在机房可值勤,伞降前线能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