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各地积极贯彻儿童友好要求,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构建高质量儿童友好体系。目前,江苏省9个市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全省建设421个儿童友好社区、345个儿童友好学校、211个儿童友好公园、109个儿童友好口袋公园,以及一批儿童友好场所、出行系统等,儿童友好成为城市发展“新名片”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项重大工程。江苏各地积极贯彻儿童友好要求,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创新实践,释放品牌效应,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构建高质量儿童友好体系。
目前,江苏省9个市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其中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昆山等地典型经验做法入选《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及《关于印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的通知》,让儿童友好成为城市发展“新名片”。
发扬首创精神 强化顶层设计
据了解,江苏积极践行儿童优先原则,省发展改革委、妇儿工委办、住建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提出全域建设、梯次培育、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建设格局。
南京作为国内首个将儿童优先发展纳入政府工作的省会城市之一,构建了书记、市长“双一把手”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双牵头”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不仅如此,江苏多地积极探索,首创立法规范。2024年,常州率先出台全国首部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命名的地方性法规。今年,《扬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出台,设立了全国首个“城市儿童周”,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从“蓝图规划”到“实景呈现”。
据了解,江苏省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编写《江苏省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建设指导手册》,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具体路径、典型案例,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深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路径。
江苏省政府连续多年将普惠托育工作、“梦想小屋”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适龄女生HPV接种等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带动各地每年提出儿童友好“十件实事”,涵盖儿童教育、健康、安全、文化、空间打造等领域,省市两级新增普惠托位超1.5万个,全省共建成2075间“梦想小屋”,1045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年度完成“初一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31.2万人,努力让儿童可感可及。
探索创新实践 打造江苏样板
儿童步行专用通道、儿童友好阅读空间、儿童友好公交专线、儿童友好口袋公园……目前,江苏各地不断丰富友好内涵,创新友好载体,让儿童友好成为江苏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
苏州高新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秩序中心副主任陈传君介绍,为保护儿童出行安全,苏州公安交警部门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区域探索实践,通过设置生动醒目的限速、禁鸣提示标志,配置路口红外感应智能信号灯、立体斑马线等,打造出安全、有序的儿童友好交通出行区域。
为了积极呼应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等各类场景领域的需求,江苏各地出台地方性建设标准,搭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体系架构。苏州制定儿童友好街区、学校、医院建设细则,实施《苏州市儿童友好出行交通设施设置指南》;无锡出台儿童友好阅读空间、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建设等4项指引,发布儿童营养膳食指南;扬州聚焦社区、学校、医院、出行系统、公园、图书馆、母婴室、美丽乡村等重点领域,编制《扬州市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建设指引》。
据统计,江苏省已建设421个儿童友好社区、345个儿童友好学校、211个儿童友好公园、109个儿童友好口袋公园,以及一批儿童友好场所、出行系统等。
除此之外,江苏各地结合民生工程、城市更新、农文体旅融合、体育健身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和适儿化改造,在公共空间增设儿童标识指示、安全座椅、儿童专用洗手台等设施,城市中处处体现儿童关爱。
凝聚建设合力 释放品牌效应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扩大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品牌效应,强化各方力量参与,让城市建设体现“1米视角”的温度。
初春时节,走进南京晨星托育CBD分园,暖意融融。新风系统、学步桥、防撞条……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针对婴幼儿身心特征的精心考量,孩子们正在保育师的呵护下自由玩耍。
据介绍,晨星托育采取了“三级医育融合”模式,第一级是社区医院,会给入园的小朋友提供日常保健咨询;第二级是区妇幼保健所,定期给小朋友做入园体检和日常保健指导;第三级是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如果小朋友发生急重症,会有转诊绿色通道。
目前,这样的“医育融合”模式已在江苏全省推广,成为该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亮点,解决了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打造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儿童文旅产业,正成为不少地区的一张城市名片。
南通积极打造江海文化特色友好品牌,已建成21个精品友好基地,打造美丽滨江、红色传承、爱国主义、江海田园、江海文化等5条“江海课堂”精品线路,建成“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精心打造儿童剧、儿童电影以及儿童小说、广播剧等少儿文艺精品22部。
扬州市结合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创新提出儿童“五大友好”+“特色文旅友好”的“5+1”计划,并常态化开展“传统文化润校园”、大运河文化研学、“瘦西湖·童乐汇”等儿童友好特色活动品牌,培育“趣玩·研学”等“好地方”童趣IP,为儿童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