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李玲钰

战机“神经系统”的专科“医生”

  初见李玲钰时,她戴着一副眼镜,头发简单扎个马尾辫,笑意盈盈。一聊起工作就滔滔不绝,不熟悉她的人或许难以想象,她带出来的这支娘子军,无数次在外场机库,不论寒暑、不分昼夜守护战鹰,一干就是好几天。

  李玲钰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飞机电缆首席操作技师,她带领团队用制造、检测和排故完成的飞机电缆来完成“神经信号的传输”,她和她的团队就是战机“神经系统”的专科“医生”,从生产、交付到维修、维护,随叫随到。

  2025年,李玲钰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她深情地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战机‘神经系统’更加灵敏矫健,把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密关联,我感到无比自豪!”

  电缆线束作为飞机的“神经系统”,遍布飞机全身各个部位。一旦中间任何节点连接不畅,就会导致信号传输出问题。但这项工作并非普通人想象中那么简单,飞机所用电缆线束有粗有细,规格、标识各有不同,尺寸极小,通常会直接打印在线束上。各个分支线束也各有代号,很多代号十分相近,稍不注意,就会连接错误。在连接过程中,还需要压接,再通过连接件连接线束。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失误。

  “上班的时候我们不聊天,每个人都非常专注。因为聊天就可能用错工具、用错挡位或者选错零件,甚至连水都很少喝,因为工作状态一旦被打断,犯错的概率就很高。”李玲钰说。

  除了高度专注外,不分昼夜进行保障,也是她们团队的常态。作为专科“神经系统医生”,在生产制造之外,李玲钰所在团队也要负责对每一架飞机的“神经系统”问题“诊断”和“治疗”;进而,还包括每一型飞机的优化、设计和测试工作。

  一次,电缆制造团队收到一项紧急排故任务,李玲钰立刻带领团队奔赴外场。为了尽快实现修复,每个人都在狭小的舱位中专注工作。一些人的手被保险丝划破,一些人的手被夜风冻得蜷缩不了……但大家都不曾停下手中的工作,在32小时不眠不休之后,导通工作终于完成。

  自从干上了这一行,李玲钰不断思考和实践,发明了“李玲钰屏蔽线剥线法”,实现了导线外绝缘层的快速剥离。同时,她积极探索、试验引入了多种技术和工具,支持飞机电缆相关工作的提质增效。

  今年,是李玲钰从事电缆线束工作的第二十个年头。从山区孩子成长为飞机“神经系统”领域的专家,李玲钰一步一个脚印,在航空报国的道路上实现着自我价值。这也是一代代航空人七十年如一日守护祖国蓝天的写照。

  (武晨 潘颖 颜诗懿)

中国妇女报专题报道 4战机“神经系统”的专科“医生” 2025-03-21 2 2025年03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