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航空示范乘务组把每一程飞行当作生命的礼物,送给每一位信任蓝天的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各位旅客,今天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让我们共同聆听延安窑洞里的灯火故事……”2024年7月1日,GS7851航班从天津飞往延安。机舱内,乘务员胸前的党徽与舷窗外的朝阳交相辉映。天津航空锦绣乘务组乘务长刘坤手持特制党史手册,声音轻柔却充满力量。这是锦绣乘务组策划的“红色航班”日常一幕。
这支队伍80%由女性组成,她们在万米高空书写着红色信仰、传递着人间温情、扛起了家国担当。从渤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红色圣地到多彩之城,这群“云端玫瑰”用青春芳华,为中国民航事业注入了一抹动人的亮色。
万米高空的红色课堂
把客舱变成“移动党史馆”的创意,源自一次特殊的相遇。
2021年春天,锦绣乘务组在西安航班上遇到一位老革命的后代。老人抚摸着机舱壁感慨:“要是能在空中听到父辈的故事该多好。”这句话点燃了乘务组的灵感。她们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整理出10万字红色故事素材,联合天津市委党校专家设计出“空中微党课”。
翻开她们的《红色航班执行手册》,细节令人惊叹:飞往遵义时,餐盒包装印着“娄山关战役”插画;经停南昌的航班上,广播会播放《八一起义歌》旋律;飞越六盘山时,乘务员会指着云海讲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乘务组还开发了“党史问答积分卡”,旅客答对问题可兑换“红色文创书签”。
她们的航线遍布湘鄂渝黔、陕甘宁、海陆丰、鄂豫皖等10个革命老区,如何以蓝天为舞台将空乘服务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并将党建教育融入日常的空乘服务之中,大家一直在摸索。
锦绣乘务组成员们纷纷找出飞行航线出发地和目的地的党史故事,反复修改揣摩,策划“天津航空红色之旅”,持续开展“党建在蓝天”主题客舱活动。
她们打造出云端上的党史宣传基地,锦绣乘务组会利用航前准备会,精心策划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客舱活动;旅客登机前,乘务组在客舱内插上小国旗,准备好沟通卡,精心布置客舱,营造红色客舱氛围;航班上,他们讲述的红色故事感动着南来北往的乘客,让广大旅客寓教于游。
4年来,这支队伍执飞红色主题航班超过500架次,服务旅客近10万人次。她们的航线覆盖全国23个红色教育基地,被旅客称为“云端蒲公英”,将红色种子撒向祖国的每个角落。
卡片上的小太阳
2024年春运期间,独自乘机的7岁女孩萌萌缩在座位角落啜泣。乘务员蹲下身,变魔术般掏出手绘卡片:“萌萌你看,这是专门为你画的‘勇气小太阳’!”卡片上灿烂的向日葵旁写着:“独自飞翔的你,比太阳还耀眼哦!”女孩破涕为笑的故事被拍成短视频,获得百万点赞。而这只是锦绣乘务组“温度服务”的冰山一角。
她们的《服务灵感本》里记录着200多项暖心创意:为晕机旅客准备的薄荷精油棉片、给商务旅客设计的“静谧服务灯”、替新婚夫妇准备的云端祝福广播。最特别的当数“记忆服务”——乘务员会记住常旅客的偏好。盲人旅客周先生发现,每次乘坐她们的航班,毛毯总会提前放在左侧扶手处;糖尿病旅客王女士的餐食永远配有独立包装的血糖仪棉片。
2023年暑运高峰,从海口飞往哈尔滨的航班上,乘务组创造了“35分钟生命奇迹”。旅客刘先生突发心肌梗死,乘务长刘坤一边指挥组员取来应急药品,一边通过机上广播寻找医生。当发现机上没有医护人员时,她果断启动远程医疗系统,在地面医生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飞机降落后,急救人员感叹:“客舱抢救条件有限,但她们的操作专业得令人震惊。”
奖牌墙上的答案
2458封感谢信里的微光闪耀在天津航空荣誉室。泛黄的信纸中,一封盲文信格外醒目:“虽然看不见云海,但你们为我描述的晚霞,比任何画面都美。”这是视障旅客杨芳用三天时间“写”下的感动——原来,每次遇到视障旅客,乘务组都会轮流为其口述窗外景色。
锦绣乘务组的奖牌墙上镌刻着答案:是凌晨四点演练急救技能的专注,是创新服务200余项细节的执着,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正如乘务长刘坤所说:“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把每一程飞行当作生命的礼物,送给每一位信任蓝天的人。”
这群“云端玫瑰”,正以巾帼芳华续写着新时代的“蓝天答卷”。回溯2019年6月,当时天津航空本着打造一支有才能、能吃苦、讲服务的青年示范队伍。以“锦绣”命名因为锦绣意喻美好的事物,代表着大家对该示范乘务组寄予的美好祝福和期望,于是,寄托美好寓意的天津航空锦绣示范乘务组正式成立。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几年来,天津航空锦绣示范乘务组的空乘姑娘们始终用执着的信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执行重要航班保障任务,为每一位旅客提供用心、精心、贴心的“有温度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