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妇联将“联”字优势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做实“她事业” 催开“幸福花”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妇联瞄准妇女在就业创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婚姻家庭幸福等方面的急难愁盼,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政治、组织、载体、家庭、机制等“联”字优势,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她力量”,以万千“小家和谐”推动“大家幸福”。

  助力“她就业”,拓宽妇女发展路

  3月14日,2025年泰安市女性就业专场招聘会暨“妈妈岗”就业模式推广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应聘者李女士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这种女性专场招聘会很贴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泰安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泰安市妇联紧紧围绕就业妇女群体,将“就业优先战略”落到实处,搭建供需平台,打造妇女专场招聘会,同时积极推广“妈妈岗”就业新模式,助力女性就业更加灵活。

  同时,泰安市妇联不断提升巾帼家政服务质量,推动巾帼居家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帮助妇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据介绍,2024年,山东女子学院在泰安市宁阳县成立枣乡大姐培训学院和挂牌命名就业实习双基地,为广大妇女姐妹提供实用技能培训,不断拓展妇女创业就业覆盖面,为泰安市巾帼家政提质扩容行动注入了新动能。

  提升“她治理”,激活家庭文明力

  今年以来,泰安市妇联将家庭工作与妇联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妇联组织家庭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家庭服务有效供给机制、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泰安实践之路。

  据泰安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妇联打造了一套“泰爱家”家庭工作体系,包括开展特色家庭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落实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宣传宣讲、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困境儿童等活动。

  如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深耕“泰山人家”家庭文化;建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舆情处置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等领域的合作;推行“三访三察五送”工作机制和“1+1+N”结对关爱模式,让3758名留守、困境儿童得到精准关爱;4200余名各界人士组成“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关爱儿童一线……

  守护“她幸福”,基层治理有温度

  在一张圆桌旁,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石蜡社区妇联主席周爱芳正专注地倾听社区居民赵刚、张燕夫妇的矛盾。随后,针对两人的问题,周爱芳现场开出了“药方”。最终,经过三次“小圆桌”调解,这对夫妻重归于好。

  这是发生在泰安市岱岳区石蜡社区“爱芳工作室”的温情一幕。“小圆桌”虽小,却凝聚着泰安市妇联基层治理的“大智慧”。

  和谐“小圆桌”依托妇联干部、执委,女网格员,妇联“法律明白人”,吸纳社会组织力量共同参与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已发展成为集固定调解室、移动调解组、社区和睦角于一体的立体调解网络。今年以来,已成功调解家庭纠纷23起,调解成功率超过90%。

  记者了解到,和谐“小圆桌”是泰安市妇联在村(社区)创新连心“小信箱”、家风“小课堂”、共育“小清单”、幸福“小微业”、和谐“小圆桌”“五小”工作模式中的一环。

  在泰安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已经成为该市妇联组织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的重要载体。泰安市妇联联动相关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行动和“阳光家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活动,广泛开展“七进”普法巡讲、“巾帼普法乡村行”、“我是巾帼合伙人 我是普法宣传员”等特色普法活动,协同各方力量化解婚姻家庭矛盾。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做实“她事业” 催开“幸福花”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2025-03-27 2 2025年03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