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献“博鳌智慧”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落下帷幕。在今年的年会上,如何推进养老金改革,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焦点,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嘉宾们共同就这一课题分享真知灼见。

  “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到2050年,亚太地区每四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年龄超过60岁,这意味着到时亚太地区25%的人口都属于老龄人。”“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携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分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用一组数据揭示出亚洲正面临迅速老龄化的问题。

  “按照联合国预测,中国到2032年将进入更深层次的老龄化社会,即还有7年时间,65岁以上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0%。”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会上分享,与老龄化程度加深同时出现的,是全球养老金缺口的扩大。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早在2019年就发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郑秉文介绍,自此以后打出了一系列改善养老问题的政策“组合拳”,他表示,目前来看效果很好,养老金收不抵支和枯竭的预测时点分别较前期推迟了18年和9年。

  郑秉文指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五大举措中的第一大举措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这一部署意味着中国养老金体系应该从现收现付的筹资方式向预筹式的筹资方式转变,即由负债型制度向资产型制度转变。

  各国也正通过多维度改革缓解老龄化冲击压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业、劳动和社会事务局高级顾问、社会政策部主任莫妮卡·奎赛尔介绍了OECD不同国家的做法,她提到,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把养老金制度与退休年龄、缴费率等要素参数结合,构建了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度下不同的老龄化人口的函数。得益于此,这些国家的养老金开支有望下降。

  郑秉文介绍,面对养老金缴费人口减少,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改革筹资方式。他表示,以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为例,尽管这些国家的养老金在今年甚至十几年前就已经收不抵支,但因为养老金资产规模足够大,支付能力仍能维持两年及两年以上。

  对中国来说,如何更好依据自身特点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对此,郑秉文提出建议,在他看来,制度转型要从现收现付型制度向部分积累制度转变,做大做强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同时可以考虑将二者联合起来,此外还可以建立资产型、预筹型养老金制度。

  养老金制度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对于居民个人做好养老计划非常重要,在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看来,影响养老金可持续性的外围因素有三个,即企业竞争力、对劳动者的激励和央地财政。

  周小川表示,在研究养老金改革时要关注企业的声音和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在国际竞争加剧、国内经济下行的时候。同时,在灵活就业逐渐扩大的背景下,可支配收入太少容易影响个人积极性,需从劳动者角度思考养老金制度对个人的影响。“现在这一代年轻人需要对未来养老做出预期和计划,这也是未来养老金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周小川说。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献“博鳌智慧”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2025-03-29 2 2025年03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