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满锡城”幸福家庭计划让孩子沐浴爱的阳光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无锡“心”实践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2024年3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妇联的指导下,在“悦”基金—家庭心理教育基金的支持下,“悦满锡城”幸福家庭计划正式启动,并于同年5月入校服务。截至目前,已在无锡8所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试点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新实践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一名四年级女孩因学业压力躲在被窝里哭,害怕被爸爸妈妈听到;一名男孩因父母关系紧张,在心理访谈中泪流满面……”丁亚是“悦满锡城”幸福家庭计划的项目专员,她在接受项目督导时分享的入校服务案例,让在场人员心头一震。这些真实案例的背后,折射出家庭教育中亟待关注的盲区和需求。

  “如果把孩子比喻为种子,那家庭环境就是土壤、阳光、雨露,家庭的温暖与和谐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随着项目的推进和执行,丁亚更加坚信,“守护孩子内心的阳光,是整个家庭幸福基石的重要部分。”而这份守护,需要来自校家社的共同努力和推动。

  2024年3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妇联的指导下,在“悦”基金—家庭心理教育基金的支持下,“悦满锡城”幸福家庭计划正式启动,并于同年5月入校服务。截至目前,已在无锡8所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试点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新实践。

  以“入校”为抓手,提供家庭教育的公益支持

  “相对于学龄前儿童,学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与家校社协同的痛点更为集中。”谭静瑜来自容芮家庭心理教育指导中心,也是“悦满锡城”幸福家庭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她介绍,“在2024年的试点摸索中,我们将项目的发力点主要放在学龄段孩子的家庭和老师身上。”

  在项目试点学校的其中两所小学——无锡市天一三小、无锡市南丰小学,项目团队安排了家庭教育指导师每周固定时间值班,通过家长主动预约,校方提供一对一的家庭教育指导,项目服务意外火爆。

  除了一对一的家庭教育指导,“悦满锡城”幸福家庭计划在2024年还同步试点了其他多种公益服务方式:面向家长的普惠课程、不受场地限制的线上直播、为教师队伍减压赋能、迭新理念的专项培训、同类问题孩子的家长成长小组、协助学校进行学生二次心理访谈……累计服务6326人次。

  以“课题”为切入,普及心理哺育的实践应用

  心理哺育作为一种关注个体内在心理状态和需求的教育方法,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心理哺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2024年3月,由东北师范大学与容芮家庭心理教育指导中心联合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心理哺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正式启动,“悦满锡城”幸福家庭计划以课题指导的家庭教育服务清单为切入点开展具体工作。

  其中,派驻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设置针对性的课程清单、组织家长成长小组、赋能学校教师、共享学生心理测评数据,并协助学校做好二次心理访谈、提供个案服务、进行联合家访等工作已在2024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定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此基础上,谭静瑜介绍,“悦满锡城”幸福家庭计划后续将陆续启动激活家委会功能、指导隔代教育、绘制心理健康指导地图等公益服务的新试点、新探索,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持续贡献力量。

  以“预防”为导向,夯实家庭教育爱的初心

  “我在模拟孩子四种情绪表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背后的情感需求。这让我开始反思,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情感渴望与沟通障碍。”在“悦满锡城”幸福家庭计划的亲职教育家长沟通成长小组活动结束后,一名家长向项目成员曹永平反馈了自己的感受。

  “家庭教育不是纠正孩子,也不是指责父母,而是唤醒父母。”曹永平介绍,“比起做‘救火队员’,我们更希望能‘治未病’,引导更多家庭种下更多幸福的种子。这些种子是良好的亲子沟通,是有质量的亲子陪伴,也是家长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悦满锡城”幸福家庭计划2024年的服务成效显著:62%的家长能在项目结束后继续运用所学技巧;教师自主开发的情感教育内容融入占比提升至35%;在校学生心理测评异常率下降18%。

  “‘悦满锡城’将继续为锡城家长提供更专业、更实用的家庭教育公益服务。”谭静瑜表示,“特别感谢校方、社区、各级妇联的支持,通过家校社联动,‘悦满锡城’不仅守护了儿童心理健康,也让更多家长在科学育儿中重获自信与力量,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家庭提供了无锡样本。”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无锡“心”实践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2025-03-29 2 2025年03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