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海沟的“吞水”之谜:

每年30亿吨海水去哪儿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朋友们一定知道马里亚纳海沟,它位于西太平洋,形如一道月牙,全长2550公里,平均宽70公里,最深处超过11公里,是地球上最深的海底裂缝。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海沟每年疯狂吞噬30亿吨海水,而且这种“吞水”行为已经持续了数百万年,你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而奇怪的是,全球海平面不仅没有因此下降,反而持续上升。那么,这些消失的海水究竟去了哪里?它们是否真的消失了?

  消失的海水究竟去了哪儿?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得从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说起。

  它并非普通的海底凹陷,而是地球板块运动的产物。地球表面由若干块巨大的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半流动的软流层之上。在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板块与较小的菲律宾板块在此相遇。密度更大的太平洋板块俯冲至另一板块之下,形成深邃的沟壑。这一过程被称为俯冲。俯冲带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地质区域之一,而马里亚纳海沟正是这种剧烈运动的见证。

  小朋友们可能会问,这水是咋吞的?

  简单说,就是地球的板块像打架似的,一个挤另一个,太平洋板块被挤得往地幔里钻,顺手把海水也拽了下去。这一过程如同地球的“呼吸”,板块间的摩擦与挤压不仅塑造了地形,也为海水打开了通往地下的隐秘入口。科学家通过地震波探测发现,俯冲带的岩石裂隙中充斥着大量海水。这些海水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随着板块的俯冲深入地球内部。

  据估算,马里亚纳海沟每年“吞噬”约30亿吨海水,这一过程已持续了上百万年,累计“吸走”的海水总量超过3000万亿吨。然而,这些海水并未真正消失,它们最终的去向揭示了地球内部水循环的奥秘。

  科学家分析认为,被吞噬的海水在俯冲过程中面临着两种命运:一种是“融入岩石”:海水渗入地壳后,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含水矿物(如水合硅酸盐);另一种则是“重返地表”:随着板块继续俯冲,含水的岩石被带入地幔深处,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其熔化成岩浆。密度较小的岩浆向上涌动,最终通过火山喷发释放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重新进入大气层,最终以降雨形式回归海洋。

  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火山活动非常频繁。科学家发现,与海沟平行分布的火山弧中,喷发的岩浆含有大量源自俯冲带的水分。这就像地球内部的一个“循环泵”,海水通过俯冲进入地幔,又通过火山回到地表。尽管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上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它维持着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为何全球海平面仍在不断上升?

  小朋友们此时会不会又有个问题,既然海水被不断吞噬,循环需要很长时间,为何全球海平面仍在不断上升呢?原来,马里亚纳海沟每年吞噬的30亿吨海水仅占地球总水量0.0002%,对海平面的影响微乎其微。还有另一个关键因素:地球的“补水”机制。

  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元凶”正是冰川融化。全球变暖使格陵兰和南极冰盖加速消融,每年向海洋注入约3000亿吨淡水,远超海沟的吞噬量。

  此外,马里亚纳海沟像个巨大的谜团,它深不见底,秘密也多,还隐藏着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奇迹。

  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探测发现,海沟深处竟存在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凝胶状的狮子鱼、发光的钩虾,以及能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群落在这里也生生不息。

  这些生物通过基因突变适应了高压、低温与黑暗的生存环境,甚至将人类排放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养分。深渊生命的强大活力似乎在提醒我们,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干预都将影响整个地球生态。

  小朋友们,当我们凝视这片深蓝时,真正需要思考的,应该是如何保护我们这颗星球的纯净!

中国妇女报新一代 6每年30亿吨海水去哪儿了? 2025-03-31 2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