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津县妇联联合县法院、民政局等八部门成立宁津县家事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内含婚姻登记处、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家事审判庭、反家暴庇护中心等机构,把婚前辅导、婚姻登记、免费婚检、纠纷调解、家事审判、反家暴庇护、儿童探视等七大类60余项服务全部纳入中心业务,真正实现婚前、颁证、婚检、婚后等婚姻家庭事务“一站式”服务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宋书记,快去看看吧,小张两口子正在闹离婚呢。”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洼刘村党支部书记宋桂荣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抬脚就往村民家里走去。经过沟通后,宋桂荣得知了夫妻矛盾的来源,随后把他们叫到一起,引导他们说出心里话。
“经过好几个小时的调解,夫妻二人终于握手言和,我打心底里高兴。”既是村支书也是调解员的宋桂荣深感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的工作意义重大。“通过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既能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也能促进村庄的和谐发展。在调解过程中,我还能宣传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宋桂荣说。
如今在宁津县,像宋桂荣这样的巾帼调解员还有很多,她们当中有妇联干部,也有来自县司法部门的家事调查调解员、专业志愿者、专职法官。一支专业的调解队伍,成为宁津县妇联联动相关资源、将婚姻家庭纠纷化解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口和着力点的“序曲”。
据了解,近年来,宁津县妇联为“和谐家庭建设”持续发力,创新探索出了“三个一”服务体系,以保障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窗三步”:婚姻家庭幸福从初创开始
近几年,不少生活在宁津的年轻人发现,结婚这件事更有“仪式感”了。
据介绍,宁津县妇联探索将婚姻家庭工作的关口前移,从源头开始夯实婚姻家庭幸福的基础。对于即将步入婚姻的年轻人,宁津县妇联联合法院专门制作了《婚姻家庭教育专题片》。截至目前,宁津县共有1600对新人接受了这次特别的“婚前培训”。
除此之外,宁津县妇联还联合相关部门,专门为新人们研发了两套测试系统,其中一套系统随机测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另一套系统测试新人默契度。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在宁津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新人们宣誓的过程会由一套摄像系统全程记录,刻成光盘免费送给新人,同时留存备份,若今后这对新人产生矛盾,工作人员可以在调解阶段作为素材给他们播放,让他们回忆起这段美好温馨的时刻,从而起到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
“一站服务”:婚姻家庭服务提质增效
前段时间,在外地工作的马春朝和焦彩霞准备回老家宁津县登记结婚,可一想到烦琐的流程,两个人不免有些担忧。让焦彩霞没想到的是,得知两人要结婚的消息后,村干部给了他们一个二维码,手机扫码后,所有需要准备的材料、办理流程都一目了然。“按照二维码里的提示,我们提前准备好了材料,到民政局一次性就办好了结婚登记,节省了很多时间。”焦彩霞说。
这个二维码,正是由宁津县妇联和县民政局联合推出的“婚姻登记挺好办”二维码,实现婚姻登记政策“一扫便知、一点就通、一次办好”。截至今年1月份,已有2000余名群众扫码了解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提高35%。
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方便群众,宁津县妇联联合县法院、民政局等八部门成立宁津县家事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内含婚姻登记处、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家事审判庭、反家暴庇护中心等机构,把婚前辅导、婚姻登记、免费婚检、纠纷调解、家事审判、反家暴庇护、儿童探视等七大类60余项服务全部纳入中心业务,真正实现婚前、颁证、婚检、婚后等婚姻家庭事务“一站式”服务。
“一套流程”:共筑幸福家庭发展基石
据介绍,为进一步做好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宁津县妇联对接司法部门,成立宁津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起了一支涵盖公益性岗位人员、家事调查调解员、专业志愿者、专职法官等的专业调解队伍。
在这其中,宁津县妇联充分发挥妇女干部“人熟、地熟、社情熟”的优势,将县、乡、村三级妇联干部和网格员作为家事调查调解员,覆盖全县12个乡镇(街道),同时组建了由“妇联干部+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巾帼志愿者”参与的婚姻调解志愿者队伍。除此之外,宁津县妇联还在全县552个行政村和16个城市社区建立婚姻家庭辅导站,在社区(村)直接开展婚姻群体和个体辅导,争取提前介入辅导,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中,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也是重点。为此,宁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未保办设在县妇联,发挥联字优势,联合县司法局、公安局、民政局、法院、检察院等29个成员单位共同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今后,宁津县妇联将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式,加大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和维权服务力度,做细保障工作,不断提高服务妇女儿童的工作水平,为全县妇女儿童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巾帼力量。”宁津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