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富东燕
近日,中广核研究院陈美兰领衔的反应堆热工软件研发团队获评全国妇联2024年度“全国巾帼文明岗”。该团队拥有研发人员约200人,女员工占比42%左右。在技术负责人陈美兰的带领下,团队围绕反应堆热工安全分析软件的自主创新研发,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形成了全套“华龙一号”反应堆工程设计软件包“兰庭®”,获得集团及以上科技成果奖项50余项,授权国内专利200余项。陈美兰本人也因其在清洁低碳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以及深圳市福田区“科创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博士“新兵”扛起“卡脖子”技术难题
2012年,陈美兰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中广核研究院,初入职场,她便迎来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研发核电厂三维氢气安全分析软件。这是一项“高门槛”的工作,且当时国内在这一领域缺乏经验与数据支持。
“那时候编程语言不熟练,工程经验也不足,但我觉得,只要下定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陈美兰回忆道。初入“无人区”,陈美兰抱着厚重的技术资料日夜钻研,逐步攻克技术难关。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她成功研发出核电厂三维氢气安全分析软件,8万行代码中每一行都凝聚着她的心血,最终建立起三代大型压水堆三维氢气安全分析的能力。
之后,随着其他软件“卡脖子”问题逐步解决,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严重事故分析软件成了亟须攻克的“山峰”。面对软件技术难度大、试验数据缺乏等困难,陈美兰带着必须啃下“硬骨头”的决心,牵头解决了多模块时间步长协同等多项技术问题,实现了华龙一号等堆型典型工况模拟功能,仅用5年时间就缩短了与国外同类软件数十年的技术差距。
12年来,陈美兰牵头完成20款不同版本的热工软件研发,覆盖了从正常运行到事故工况全范围模拟功能,支撑了设计软件“兰庭®”软件包的“半边天”。光研发还不够,软件应用才是“王道”,为此,她还组织开展了系统分析软件相关关键现象研究、平行设计和软件验证,牵头完成了多款热工设计软件在多个项目中的平行应用及工程验证。
技术“领头羊”实现先进堆型软件自主研发
“先进堆型相对于传统压水堆引入了新现象新机理,原来的压水堆软件不再适用,我们只能自己造‘金刚钻’。”“领头羊”陈美兰毅然扛起了先进堆型软件研发技术带头人的大旗。
先进堆型软件研发“起步晚、经验浅”,陈美兰只能带领团队“边学边干,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仔细梳理、形成核心能力建设项目52项,然后设定目标、逐个攻关。为了针对关键问题开展培训交流,她经常查阅文献、研究问题到深夜,解决了10余项关键新技术、新难题。
“美兰姐对待问题一向是‘锱铢必较’,不放弃任何一个可疑点,团队成员在她的熏陶下也形成了更加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团队成员王可如是说。
在陈美兰的带领下,研发团队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数十项新功能开发和上百项验证确认,为先进堆型的设计和安全分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用心培养“铸剑人”梯队
“一个人的好不算好,整个团队的好才算好。”不管在哪个团队,陈美兰总是提及这样一句话。
2022年,在她的积极推动下,集团“陈美兰巾帼创新工作室”和研究院“陈美兰青年创新工作室”相继成立。工作室以集团战略专项需求为导向,定期组织关键技术问题探讨、前沿技术交流、关键技术培训等活动,为团队成员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在陈美兰的培养和带领下,一个个年轻科研工作者快速成长:研究院青年标兵、科研标兵、巾帼先锋等荣誉称号接踵而至,团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国家有科技强国的号召,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应当潜心研发,尽好我的一份力量。”陈美兰用多次勇闯“无人区”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不管是核电厂三维氢气分析软件研发,还是“啃硬骨头”做严重事故分析软件,抑或承担多个工程项目的专业主设计人、负责人,陈美兰始终带领团队以“水平高、韧性强”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形象在自主核电设计软件研发中诠释巾帼担当,持续助力能源结构的低碳化、保障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