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妇联创新建立“1+N”组织架构,在12家花卉企业成立妇联组织,覆盖3000余名女性从业者;联合人社部门开设“花卉工”专项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妇女4372人次,同时发放创业贷款723万元,扶持40余名妇女创业;打造“姚安花卉工”劳务品牌,推动女性从业者年均增收1.2万元,留守妇女家庭比例下降35%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清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的花卉基地,花香四溢,钱亚芬麻利地修剪着玫瑰枝条,指尖翻飞间,一朵朵鲜花被迅速打包。
“现在每天能包4000枝花,月入4000多元,关键是能准时接孩子放学。”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笑容比手中的玫瑰还要灿烂。
“1+N”模式织就温暖“娘家”
在毅云花卉公司的“妇女之家”,墙上贴着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格外醒目:每月梳理一次职工诉求、每季度开展一次培训或走访一次家庭、每半年开展一次技能分享、每年开展一次座谈交流。
“公司妇联就像我们的‘娘家’,什么困难都能帮着解决。”钱亚芬说。在2022年以前,她还在外省打工,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
姚安县妇联创新建立“行业妇联+企业妇女小组”的“1+N”组织架构,在12家花卉企业成立妇联组织,覆盖3000余名女性从业者。
云秀花卉行政总监谢芸既是企业妇联主席,又兼任县妇联兼职副主席。“我们建立了执委轮值制度,女职工诉求件件有回应。”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2024年共解决女工诉求10余件。
“量体裁衣”培训赋能增收
“从洗桶工到包花能手,我每天能挣200元!”在姚安县人社局培训教室,彝族妇女鲁晓翠正在参加包花比赛。2021年,作为贫困户的她通过县妇联推荐进入云秀花卉,从最基础的杂活儿干起,如今已成为技术骨干。
姚安县妇联联合人社部门开设“花卉工”专项培训,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年轻女性学电商直播,中年妇女学种植技术,文化程度低的学包装技能。截至目前,已举办培训班86期,培训妇女4372人次。
“多亏了妇联的创业贷款,我的店才能开起来!”创业者马蓉蓉感激地说。姚安县妇联还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2024年就发放创业贷款723万元,扶持40余名妇女创业,带动就业80余人。
“花事”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晚上,映着姚安花拍中心的灯光,“陌上花开”花店里,“90后”姑娘小邵还在埋头苦干,包装着客户预定的花束。小邵每天都忙到很晚,选花、包花束、配送,尤其在结婚旺季,月收入可超万元。
在花拍中心附近被姚安人亲切地称为“网红街”的姚安小菜市场上,云集了各类商贩,基本是农户自产自销。一到傍晚,栋川镇大龙口村梅大姐自己家种植的红玫瑰就引来众多人购买,每天可卖出200余枝鲜花。姚安“一间花店”的“90后”宝妈、带着娃给客户送花,带娃赚钱两不误。
随着“姚安花卉工”劳务品牌打响,女性从业者年均增收1.2万元。数据显示,全县花卉产业从业人员达7500余人,务工收入达1.2亿元,留守妇女家庭比例下降35%。
夕阳下,钱亚芬接上放学的孩子,有说有笑地走在回家路上。在她身后,连片的花棚里,更多“花仙子”正在书写着自己的幸福故事。这朵朵鲜花绽放的,不仅是产业兴旺的希望,更是乡村振兴的“她力量”。